气候危机或导致多种传染病恶化 专家:我国更须防病毒“入境”

更新:
2022年10月18日 16:21
气候危机
研究显示,近六成传染病似乎因极端天气变得更严重。(海峡时报)

人类害了自己?

今年年中,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一项报告指出,四项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都记录了惊人数字,包括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变热,以及海水酸化。

地球持续暖化,人类时不时得承担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无形中也危及身体的健康。长期“炙烤”在酷热气温里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后遗症”就有热衰竭、中暑,甚至加速老化

如今,又有一项新研究带来坏消息——气候变化可能会增加传染病风险,对人们造成更直接的冲击。

来自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分析了十种紧急情况,如热浪、干旱及林火等,如何影响上百种传染疾病后发现:

在375种传染病中,有多达218种或相等于58%,会因10种极端天气的其中一种变得更严重。

气候危机
北极暖化的速度比地球其他地方来得快。(法新社)

这项研究并没有详细计算特定疾病变化、概率及规模与气候变化的关联,而是找出极端气候可能会引发哪些疾病暴发。

比方说,干旱会使蚊子集中在有限的水源周围附近,从而加剧西尼罗河病毒等扩散的风险。

此外,环境降解(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以及自然栖息地的流失,也迫使携带且会传染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动物和蝙蝠,居住得更靠近人类。

人类与这些动物的距离越近,或使汉坦病毒(经由老鼠传染给人类)及尼帕病毒的传播风险增高。

全球暖化也导致冰帽(ice caps)及多年冻土层(permafrost)融化,暴露出长期冰冻在地底层的病原体。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长乔纳森帕兹是这项报告的联合作者。他指出:

“如果气候正在改变,这些疾病的风险也会出现变化。”

碳排放成最大“敌人”

气候危机
澳洲一家炼油厂排放出气体。(路透社)

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减低气候变化引起的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研究员再三强调,全球急需减少碳排放。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杨·鲍彻(Yann Boucher)也认同说,虽然我国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革以助减轻疾病传播,如确保建筑物有完善的通风系统,以及良好的排水系统等,但这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上述这些方案)可以控制疾病传播,但不会消除问题。若我们不以长远的规划来思考,并开始减少碳排放,那这个问题在未来会变得更严重。”

人们确实都可以尽一分力,不仅能减少气候变化的严重性,也可以减低病毒的传播,甚至根除新病毒暴发的可能性。

若不及时“止血”,气候变化引发的连锁效应,可能不只会使传播性疾病病毒恶化,还会从其他方面让人类感受到这个危机的冲击。

实际上,从某程度上来看,人类已经在承担上述问题的后果。

世界经济论坛健康和医疗保健领导人Shyam Bishen解释说,气候变化也正使一连串的健康问题恶化,包括因极端气候事件导致受伤或过早死亡、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增加,以及心理健康恶化等。

专家:关键是预防病毒“入境”新加坡

气候危机
专家指出,新加坡是一个旅游枢纽,病毒可能会从其他地方被带进来。(海峡时报)

在新加坡,除了这两年多来的冠病疫情,过往还曾出现过疟疾、兹卡以及猴痘,这三种病毒也被研究员归类为因气候变化而造成恶化的疾病。

如同经由埃及斑蚊传播的兹卡病毒,国人更为“熟悉”的就是骨痛热症,而今年因伊蚊肆虐,还一度使病例飙涨

专家曾点出,骨痛热症情况之所以会恶化,部分原因也是本地气候时而炎热、时而潮湿所致。

国大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古阿烈(Alex Cook)副教授告诉本地媒体:

“气候变化之际,蚊子品种的整体地理范围也随之改变,因此我们会观察到,相比历史上的记录,骨痛热症如今会在更远离赤道的地方蔓延。”

气候危机
我国骨痛热症病例今年有飙涨的情况。(联合早报)

鲍彻副教授则表示,虽然我国不会被“水性病毒”侵袭,但也有另一个关键因素极需关注。

“幸运的是,有鉴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我们不会遭遇大风暴及飓风,所以暴发水性传播疾病(water-borne diseases)的可能性较低。但新加坡面对的问题是,我国是一个旅游枢纽,病毒会从其他地方被带进来。”

鲍彻举例说,猴痘、冠病、及兹卡病毒,都是受感染旅客入境我国后开始传播。

“我们需要知道其他国家的情况,而某种疾病能以什么样的方式被带来新加坡,因为如果该疾病能在其他地区出现,就会有可能通过旅游管道出现在这里。”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