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在报纸上吐苦水:毫不讲理的邻居是一大烦恼

更新:
2022年07月06日 15:45
邻居扰民
建屋发展局去年每月平均接到了3200个与噪音相关的投诉。(海峡时报)

投诉邻居案件三年增八倍

在绝大部分国人都居住在政府组屋的新加坡,能与左邻右舍和睦共处是再理想不过的情况。

然而,邻居发出噪音、在共用的走廊上扔垃圾置放杂物造成阻碍,甚至刻意骚扰某些住户引发各种事故和纠纷的新闻,时有所闻。

数据显示,建屋发展局去年每月平均接到了3200个与噪音相关的投诉,高于2020年的月均2500起,也远高于2019年的月均约400起。

邻居扰民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说,投诉案例增加或因更多人居家办公,及2020年6月起装修工程获准恢复的缘故。(海峡时报)

当中,最普遍的投诉包括装修工程、拖拽家具或物品掉落等。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今年2月曾在国会上说,投诉案例增加或因更多人居家办公,及2020年6月起装修工程获准恢复的缘故。

一名读者今天投函《海峡时报》说,种种迹象显示,建屋局建议通过有礼沟通、聆听、在寻求调解前尝试妥协来解决邻居纠纷的方式,对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来说,根本无效。

邻居扰民
(《海峡时报》截图)

这名读者写道:

“那些受苦的往往是奉公守法的受害者,他们为了不要惹祸上身,最终只能搬走。这样的结果糟透了,也变相鼓励大家成为毫不讲理的邻居。”

他因此建议,当局是时候检讨杂项(公共秩序和滋扰)法令,看看如何能更有效地阻吓这类行为,

“不应让少数不合群、自私的人毁了大部分居民的生活。”

在上述法令下,对住户造成滋扰或不便的行为一旦罪成,可被判罚款高达1000元。

邻居扰民
根据杂项(公共秩序和滋扰)法令,对住户造成滋扰或不便的行为一旦罪成,可被判罚款高达1000元。(联合早报)

长期遭受邻居干扰,真的只能(搬)走为上计?恶邻居究竟有多恶劣,不只扰人清梦,还让人的健康亮起红灯?

红蚂蚁整理今年媒体报道过的几起事件,带蚁粉见识一下,天天活在充斥着噪音的环境里有多让人抓狂。

记者亲身经历:驱不走的夜半麻将声

《海峡时报》今天这篇读者来函其实是回应该报7月3日一篇题为“如何应对来自地狱的邻居”的文章,内容写的是该报记者的亲身经历。

她写道,10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时,隔壁邻居就会开始打通宵麻将,还敞开大门和窗户,堆叠麻将的噪音此起彼落。

她从念书时期就开始忍受这个噪音,有时同一户人家还会把电视声量转大。这名记者的父亲曾尝试上门与邻居交谈沟通。

“我们和对方沟通无果,最终唯有报警。但邻居得知后,竟上门威胁还作状要殴打我父亲。”

这名记者全家直到2019年才真正摆脱噪音——搬出房子走人。

她在文中点出,双方沟通固然重要,但遇上毫不讲理的邻居简直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我常常觉得,如果邻居不愿配合我真的拿他们没辙。最让人沮丧的是,房子本该是让人获得身心和睦与安宁的地方,然而这份和平却经常被我邻居缺乏公德心的做法给生生撕破了。”

后港居民忍受邻居噪音11年

本地网络媒体Rice Media今年5月报道了后港一座组屋居民,11年来忍受一户人家发出的敲打噪音。

邻居扰民
男子被投诉经常发出敲打声响。(互联网)

居民指出,肇事者是一名正规军人也是合气道教练,与母亲同住。

这户人家发出的敲打声究竟有多响?不只整座组屋居民听得到,就连住在对面的居民也“深受其害”。

多年来,居民写信向有关当局投诉也报警处理过,尝试进行调解、甚至向议员告状,但都无济于事。

不少居民索性把该男子发出噪音的证据录下来,上载至社交平台。

@myneighbourfromhellsg

He is fearless.

♬ original sound  - Snippetsofmylife

有居民还在深夜开直播,让网民犹如亲临现场,听听这名男子的“罪行”。该居民称,当晚议员才刚登门向肇事者了解情况,但对方依然我行我素。

@myneighbourfromhellsg Reply to @myneighbourfromhellsg  Did a live at 2am+. He continued to bang after DD and team left. thanks @whatdoyouthinkleh ♬ original sound  - Snippetsofmylife

另有居民申诉,除了发出噪音,她们全家还曾被这名男子与他的母亲辱骂,不但骚扰他们,经过他们家时还会被对方吐口水。

邻居孩童吵杂声“难顶” 女子失眠停工半年

邻居扰民
女客服员忍受邻居噪音长达三年,影响她的睡眠及工作。(iStock示意图)

一名居住在义顺的女客服员告诉《海峡时报》,过去三年来,每当过了晚上10点,住在楼上的邻居就会传出扰人的孩童吵杂声,一直持续至深夜,过后还会传来拖拽家具的声响。

长年累月的噪音,不仅让她耳根无法清静,还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她无法入眠得看医生吃安眠药、上班时打瞌睡还开始情绪暴躁,无法如常工作,结果选择离职。

她声称,与对方四次进行调解后,邻居的噪音“沉寂”了三个月,之后又故态复萌。

她实在忍无可忍,最终和丈夫搬走,每月付1200元租下一间有地住宅的睡房,只为了能安宁入眠,也能好好专注于新工作。

邻里噪音社区咨询小组能否成功“救援”?

建屋局指出,住在政府组屋的住户有一个规定的“清净时段”,即从晚上10点30分至隔天早上7点。当局吁请居民在这段时间保持低音量,避免进行钻孔及锤击等工程。

邻居扰民
住在政府组屋的住户有一个规定的“清净时段”。(建屋局网站截图)

就上述案例来看,此规定并非人人都懂得遵守。

今年4月,社区事务署和文化、社区及青年部联合成立了邻里噪音社区咨询小组,针对社区可否接受的噪音水平制定标准。

从6月起,小组开始征询公众意见,预计年底前能提出一套社区规范建议,用来解决居民面对的噪音问题。

今年初,也有读者投函《海峡时报》,建议当局应针对邻里噪音问题制定一套记过制度(demerit system),然后统计被投诉的住户一共收到多少封投诉信。

一旦投诉信件达到某个数量,当局就应该向该户居民发出警告信,让肇事者为自己自私又自我的恶行付出代价。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