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距离够不够? 最新研究:病毒传播最远可达8米

更新:
2020年04月02日 04:07
1米距离够不够? 最新研究:病毒传播最远可达8米,你说呢?
美国和日本的研究显示飞沫会在空气中停留得更久。(视频截图)

生病戴口罩最实在

为应对2019冠状病毒疾病(简称冠病19)疫情,全球各国分别实施了介于1至2米的安全社交距离指南。

然而,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社交距离恐怕必须拉长至8米以上才算安全。

这份3月26日刊登于《美国医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association)的报告指出,在潮湿且温暖的环境中,含病毒的飞沫会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以每秒10至30米的速度传播,并在7至8米的范围内形成“飞沫云”(cloud)。

该报告也提到,飞沫可以在空中悬浮数小时,空调通风系统也能轻易改变飞沫的漂浮方向。

换句话说,如果有冠病患者在一个潮湿、温暖的空间里打喷嚏或用力咳嗽,在其方圆8米内的其他人都有可能受到感染。

20200401 cloud.png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喷出的飞沫云最远可传播至8米范围以内。(美国医学会期刊)

撰写该研究报告的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布鲁巴(Lydia Bourouiba)提醒,个人防护装备在上述情况下将发挥重大作用。

“即使和病人的距离超过1米,医疗人员在照顾可能受感染的病患时,也应该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这是至关重要的。”

《今日美国》报道,布鲁巴呼吁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立即重新检视有关前线医疗人员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指南。

20200401 Lydia Bourouiba 02_0.jpg
研究报告作者布鲁巴是专长流体动力学的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

日本NHK:细微飞沫会“悬浮空气中”长达20分钟

另一项由日本放送协会(NHK)进行的实验则使用高科技的高敏摄影器材捕捉飞沫的传播途径。

该实验发现,人们打喷嚏、咳嗽或大声说话除了会喷出肉眼所能见到的飞沫,同时也会产生部分被称为“微液滴”(micro-droplet)的细小飞沫。

根据该实验片段,一般飞沫在喷出后会很快掉落地面,但体积小、质量轻的微液滴则会持续在空气中悬浮。

20200401 NHK micro droplets.jpg
微液滴会持续悬浮在空气中。(视频截图)

日本感染症学会理事长馆田一博告诉NHK,目前未知需要多少微液滴才会导致病毒传播,但病毒透过微液滴传播的可能性无法被排除。

“微液滴携带许多病毒,当我们大声交谈或剧烈呼吸时就会产生微液滴。周遭的人吸入后,病毒就会由此展开传播。”

NHK指出,在通风不良的场所中,感染风险更大。

根据模拟演算,在一个容纳10人的教室里,如果其中一人咳嗽溅出10万个单位的飞沫,除了比较大型的飞沫会在一分钟内全数坠落地面,其余体积较小的微液滴会在20分钟后仍会持续在空中漂浮。

20200401 airtight room.jpg
微液滴在密闭空间停留在空气中的时间超过20分分钟。(互联网)

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机械工学系副教授山川胜史表示,微液滴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会在原处停留一段时间。

但也因为微液滴又轻又小的特点,它们在流通的空气中将无所遁形。

馆田一博补充,只要能保持空气流通,感染的风险就会大大减低。

“每小时一次打开两边的窗户,感染的风险就会降低了。”

专家看法各异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报告同时提到了病毒可能传播的距离和停留在空气中的时间,NHK所进行的实验则仅对病毒停留的时间提出了说法。

但不管是美国研究的“飞沫云”还是日本研究的“微液滴”,研究发现显然都和目前全球通用的标准有段差异,相关研究因此也在众多专家中引起两极化的反应。

例如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佰良就引述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报告,建议香港市民享用外食时最好打包带走,避免堂食。如果真的要堂食,摘下口罩后也应该避免说话,以免喷出飞沫云。

何佰良说,人们咳嗽产生的飞沫云在潮湿环境中的传播最远可达8米,如果加上室内环境通风不良,其他人将很难避免会受到感染。

另一边厢,美国联邦政府首席传染病专家、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则表示麻省理工学院的报告十分具“误导性”。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福奇在一场汇报会上受询及社交距离的安全范围是否有必要扩大时表示,只有打一个非常“强劲”(robust)的喷嚏,才有可能让飞沫传播至8米远。

语毕,福奇将身体往后仰,面向上空发出夸张的“哈啾”声,亲自示范要如何才能打出一个“强劲”的喷嚏。

“所以如果你这样把身体往后然后‘哈啾’,那飞沫才有可能喷到8米远。”

福奇称,如果真的有人这样打喷嚏,那“你应该闪躲”。但他提醒,如果为此而更改社交距离定义是不切实际的。

无论如何,福奇承认美国目前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并不足以避免病毒传播,但他仍表示8米的距离对一个普通的喷嚏而言还是太远了。

20200401 fauci.JPG
福奇称一般的喷嚏不会喷射到8米距离。(路透社)

世卫称飞沫和接触以外传播途径的说法还须审慎研究

根据世卫组织的说明,目前建议的安全社交距离依然是至少1米。该组织认为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产生的飞沫并不会在空气中停留太久。

“这些飞沫太重了,无法在空气中悬浮。它们很快就会掉落在地面或其他表面上。”

20200401 WHO.png
世卫建议人们和咳嗽或打喷嚏的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世卫组织网站截图)

此外,世卫组织在3月27日也再度重申,根据当前证据,冠状病毒是透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两种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对气溶胶是否会传播病毒则仍需“审慎解读”

世卫对气溶胶传播的定义是指传播由较大的飞沫蒸发所致,并可能存在于空气颗粒物中。

“它们可能会长时间在空中停留,并在一米以上的距离内传播。”

这也是世卫组织针对病毒是否会在1米以上范围传播的最相近说法。

尽管如此,世卫组织承认冠病在一些特定的情况和环境会产生气溶胶,造成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例如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开放抽吸等医疗行为。

但该组织强调,针对中国早前7万5465例冠病病例进行分析时,并未发现空气传播的现象。

白话地说,目前世卫组织的立场是飞沫喷出后很快会掉落

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则发现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飞沫会扩散得更远,停留在空气中的时间也更长,日本NHK的实验和麻省理工学院较为一致的发现是,部分较小的飞沫会在密闭空间里持续悬浮在空气中。

但麻省理工学院和日本NHK都没有证明这些飞得更远或停留更久的飞沫究竟还有没有传染性,而这也是世卫组织至今认为需要审慎解读的细节。

将问题反推回到传染源本身,其实民众也应保持警觉,一旦生病就必须负责任地戴上口罩,以阻隔自己因咳嗽、打喷嚏或说话形成的飞沫扩散出去感染到他人。

这才是当前科学证据显示最有效的方法。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