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死不可以病? 低收入年长者因错误观念成急诊室常客

更新:
2019年12月27日 19:45
可以死,不可以病? 低收入年长者因错误观念成急诊室常客
本地调查显示,低收入年长者到急诊室就医和入院治疗的比率较高。(联合早报)

不要硬撑。

坊间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在新加坡,你可以死,不可以病”。

这种印象对医疗体系健全的新加坡有那么一点偏误,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低收入年长国人对“看病”所抱持的错误观念:

“小病而已,还可以忍。”

然而,这种不及早治疗的心态,往往导致病患“小病变大病”,反而更常出入医院和寻求急诊部门治疗。

调查显示,这种心态在租赁组屋的低收入国人群体中尤其普遍。

“讳疾忌医”导致低收入国人更常进出医院和寻求急诊

两项本地调查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国人对家庭医生等基层医疗(primary care)的抗拒,往往导致他们曝露在更常进出医院或到急诊部门求助的风险之下。

上述调查分别由新加坡中央医院和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两组不同研究团队执行。

两份调查报告分别以新加坡保健集团区域医疗系统(SingHealth Regional Health System)涵盖的14万7000多名病人,以及928名租赁组屋的60岁及以上年长居民为调查对象,数据取得年份分别为2011年和2016年至2017年间。

调查结果显示,住在租赁组屋的国人尽管面对更高比例的共病(co-morbidity),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但他们求助基层医疗的比率却比非租赁组屋居民还低。

与此同时,他们前往急诊部门和入院的风险却更高。研究人员点出:

“基层医疗的使用率增加和比较良好的健康状况有关联。”

以928名租赁组屋年长居民为调查对象的调查也发现,过去半年曾看过家庭医生的低收入国人,入院治疗和到急诊部门求诊的风险较低。

换句话说,提早采取预防性治疗可以避免因病情加重,而必须沦为寻求急诊或入院治疗。

20191227 rented flat.jpg
居住在租赁组屋的年长者较少寻求家庭医生治疗,但更常挂急诊和入院治疗。(联合早报)

低收入国人因文化因素和医疗系统问题而不爱看家庭医生

综合两项调查的观点,文化观念及医疗系统问题是造成社经地位较低国人不倾向寻求家庭医生等基层医疗的可能因素:

  1. 西医在低收入国人群体中较不受欢迎。一项研究发现,只有11%的低收入国人倾向找西医看病,52.6%低收入国人比较喜欢寻求替代疗法,29.5%低收入国人宁愿依靠自我痊愈。
  2. 低收入国人误解医疗费用过高。
  3. 即使身体出现不适,租赁组屋居民往往宁愿在家休养也不愿意寻求预防性治疗,并且把急诊室当作“最后手段”。他们通常捱到症状明显,疼痛难忍导致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时才就医。
  4. 低收入国人往往认为只能通过公共医疗单位,如综合诊疗所取得转介信后才能进一步前往专科诊所看诊。然而这个过程往往旷日费时,等待时间过长。

综上,错误观念和公共医疗部门长等待时间较长导致低收入国人无法及时获得专业医疗帮助,原本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的疾病进一步恶化,最终必须入院治疗和寻求急诊。

20191227 polyclinic.jpg
到综合诊疗所看诊往往得经历漫长的等待。(联合早报)

事实上,低收入国人(包括所有租赁组屋居民)能够获得社保援助计划(CHAS)的保障。通过这项援助计划,低收入国人可以获取前往私人家庭医生诊所求医的津贴。

这意味着低收入国人不一定得去综合诊疗所“排队”看医生。透过社保援助计划的津贴,尽早到最靠近的私人诊所就诊也是不错的选择。

家庭医生梁俊杰告诉《联合早报》:

“政府和民间组织应加强向弱势年长者宣导,鼓励他们利用社保援助计划。”

他说,这将有助于减低弱势年长者到急诊部就医的比率。

20191227 private clinic.jpg
在社保援助计划下,低收入国人在私人诊所就诊能获得津贴。(联合早报)

无宗教信仰和生活孤独的低收入年长者入院和挂急诊的概率较高

除此之外,上文提到针对928名以上年长者的调查也发现,即使在租赁组屋年长居民当中,仍有一些细微差别导致部份人更可能挂急诊和经常入院治疗。

调查指出,没有宗教信仰者和生活孤独者,向急诊部门求诊的比率更高。研究人员认为,宗教信仰有助于加强年长者的韧性,使他们面对较少精神疾病,而精神疾病往往和身体疾病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有宗教信仰者也更可能获得宗教组织属下的社会服务援助,减少他们入院或挂急诊的次数。

孤独老人挂急诊概率较高的原因同样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社会支援,一旦生病就只能求助于公共医疗系统。

这项调查访问的年长者都居住在振瑞路(Chin Swee Road)、惹兰固哥(Jalan Kukoh)、惹兰民亚(Jalan Minyak),以及约克山(York Hill)的12座租赁组屋。

20191227 willing heart.jpg
宗教组织属下的社会服务援助能为低收入年长者送暖。(愿之心提供)

比起“在新加坡,你可以死,不可以病”,“切勿讳疾忌医”才是更能反映真实情况的一句话。

讳疾忌医有很多种原因,包括因错误的医疗观念而错过黄金治疗时间,以及担忧医疗花费过高而抗拒就医。

导正上述错误观念,有赖本地医疗体系从上到下的宣导,以及配合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宣导,才能避免更多“小病不医变大病”的案例。

在新加坡,你可以病。如果不想进急诊室,就一定要趁早治疗。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