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防疫之际,别忘了肥胖才是真正须克服的“世纪疾病”

更新:
2022年02月09日 20:09
美味的年饼
美味的年饼吃多了体重就会飙升。(卢丽珊摄)

不只是“进”(吃入口)和“出”(运动消耗体力)的问题

拜年期间沉浸于年货和家人满屋的欢乐之余,耳朵还是很灵光的听到电视新闻传来“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变胖,逾一半国人积极减肥”的好消息。

如果对抗不断变种冠病病毒是当务之急,早被普遍定义为全球性流行病(pandemic)的肥胖现象则是现代人长期的战争。

适逢农历新年大吃大喝,调查报告来的正是时候,再度提醒我们正视现代人超重和肥胖的普遍状态以及“温水煮青蛙”似的缓慢杀伤力。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超重,积极减去多余体重应该列为未来一年的大计。

美味的年饼不宜多吃
农历新年期间,免不了要大吃大喝大快朵颐一番。(卢丽珊摄)

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今年1月针对500人进行调查,调查范围不大,但是仍具指标性意义。数据显示,两年的疫情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作息,例如:

长期居家办公使体重不知不觉增加。四成受访者在疫情期间变胖,比前一年多了约十个百分点,而瘦下来的只有约两成。 

然而可喜的是,超过一半受访者表示正在积极减肥。另一方面,近半数(43%)调查对象认为肥胖会加剧感染冠病重症的风险。可见,疫情期间反而让国人对肥胖带来的风险建立更鲜明的意识和认知。

事实也确实如此,国家传染病中心针对90多名冠病患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原本不属于高风险群的年轻患者,体重指数BMI一旦超过25,患上重症风险偏高。确实“胖不会死人”,但是一旦感染其他疾病,肥胖会使病情复杂。

未来疫情终有一天会消停,受控,但是肥胖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食物种类选择的丰富多元、递送食物的便利和快捷,以及不正确的饮食观念,肥胖这个流行病却不会轻易消失,甚至会越来越严重。

户外运动
疫情期间还是有不少新加坡人到户外运动健身。(海峡时报)

肥胖和超重:全球范围的流行病

换句话说,肥胖作为流行病是更难攻克、分布更广的流行病。

肥胖和超重已在全球范围内达到流行病的程度,肥胖是造成全球慢性病和残疾负担的主要因素。肥胖和超重是与饮食相关的严重慢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中风,以及某些类型的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肥胖流行率在1975年和2016年之间增长近三倍。

2016年,超过19亿18岁(含)以上成人超重,其中超过6.5亿人肥胖,当中有39%的18岁及以上成人(男性39%,女性40%)超重。全世界约有13%的成人当中,肥胖男性占11%,女性更多占15%。

更令人惊讶的数据是到了2020年,超过3900万名五岁以下的儿童超重或肥胖

一度被视为高收入国家问题的超重和肥胖,如今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中呈上升发展趋势。5岁以下超重或肥胖的儿童中,近半数生活在亚洲。

全球人口肥胖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食用高糖和饱和脂肪的高能量密度、营养较差的食物,再加上减少的体力活动,导致肥胖率上升了三倍或更多。

面对未来肥胖率居高不下的趋势,“减肥经济”的产业链目前已经是一枝独秀,未来也会潜力无限。

吃得健康定期运动
(iStock)

这类经济不外分“动”和“静”两大方向:

“动”就是通过运动、体操和户外活动等增加体力活动。各种各类健身院、运动场所、瑜伽培训和课程等蓬勃发展。

“静”就是通过改变饮食、采用营养师推荐的饮食配套、营养代餐、严重的话还需要减肥治疗疗程、咨询和辅导来减重。主要涉及减肥饮食的调控、医疗手段的干预和心理及精神层面的辅导。

调查显示,在积极减肥的国人当中,60%将更勤于运动。也有过半认为吃得健康有助减重,可见“动”和“静”态减肥几乎平分天下!

然而不管怎样,“病从浅中医“,肥胖和超重虽然被视为疾病,却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通过自我管理和自律,将多余的体重调整到健康的水平。而且越早意识到肥胖和超重带来的危害,建立正确观念越好。

例如,“自我管理”可以通过控制和调整饮食的比列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线上线下免费的资讯非常多,不必消费,参考他人经验也可以减肥。

做运动瘦身
做运动瘦身。(联合早报)

笔者因不爱运动,曾经以为运动是唯一可以减肥的方式,我将永远无法减去超重十公斤的体重。最后,我在疫情开始时选择“静态”的减肥方式,尝试近年最盛行的间歇性断食和低碳低糖饮食,通过改变饮食时间在半年内就达到目标。

我就是疫情期间反而瘦下来的少数人。这些人不在少数,更多人是因疫情没事干,被迫运动而意外减了肥等等。达到理想体重后,我反而说服自己“动静兼具”才是最佳的养生和减肥方式,竟然也开始运动了。

事实上,每个人一生中都似乎有失败的减肥经验,甚至是无数次失败,很多人可能因失败而放弃减肥,也放弃了自己、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由此可见,每个人还是必须先要意识到肥胖和超重的危害,以及减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会接着积极寻找减肥的方案和方法。

因此,解决肥胖问题,不是“进”(吃入口)和“出”(运动消耗体力)的问题,而是心理和精神层面“为什么要减肥“以及“要或不要”的问题。

我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宣导工作还必须大大加强,才能和”减糖“的宣传工作并驾齐驱,让国人吃得更健康,从而减缓国家的医疗负担。

记着,多余的体重一定是多余的烦恼。现在不给你麻烦,不代表迟些不带给你身体更大的伤害和风险。在动与静之间,一定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可持续的减肥方式,成功对抗肥胖“世纪疾病”!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