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候的多年以后——1993年上海复旦大学辩论队重聚狮城

更新:
2019年09月04日 18:58
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上海复旦大学代表
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上海复旦大学代表8月齐聚狮城。左起:张谦、姜丰、季翔、蒋昌建(站立者)。(王嬿青提供)

四分之一世纪后再聚首。

两周前,不少中国朋友的手机里在传1993年复旦大学辩论队重聚狮城的消息。并且,这些收到与转发相关消息的人,多数应该是人到中年的了。

20190903-Fudan Debate Team in SG.jpg
(王嬿青提供)

1993年的那场国际大专辩论会,不仅属于辩论队的成员;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和新加坡广播局联合主办辩论赛,并且在中国全国播出。

20190903-Image01.jpg
(联合早报)

1993年,那是什么时代?

那时中国刚刚才明确改革开放路线不变,上海浦东新区批准设立也不过是1992年的事;那时还没有互联网,还没有手机,还没有超女,还没有……很多后来新发展的事物当时都“还没有”。

这些“还没有”,促成了第一次国际大专辩论会上海复旦大学捧回冠军奖杯的那一刻,成为不仅是辩论队,不仅上海复旦大学,而是许许多多不同省市大学生、许多电视机前观众的集体记忆。后来出版的《狮城舌战》,成为畅销榜上的书,中国全国各地开始掀起辩论潮。

在那样的时刻,有个“新加坡”无意间介入,成了集体记忆的主要现场。因此,那一次,许多中国人直接看到41岁意气风发的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坐在观众席上,以及主持颁奖的画面。

LHL.gif

20190903-LHL during debate.jpg
当年作为大决赛颁奖嘉宾的李显龙副总理。(联合早报)
20190903-LHL with winning team.jpg
李显龙副总理上台为得奖队伍颁奖。(联合早报)

那时,这个“现场”对中国而言,是远还是近?文化上,或许是近的,1993年8月20日的辩论题目是“人性本善”,主办者出的这个题目,让参赛同学们辩论的是同源文化里的课题。

但新加坡和中国又似乎是远的,物理距离,以及发展距离上,应该算是远的,两地乘坐飞机还得飞行5个多小时;1993年上海的人均GDP2000美元,新加坡1万8000多美元。因为这个“远”,参与准备的老师和辩手也没有都来。并且,来之前,四位辩手还在上海住了1990年开业的银河宾馆学习住宿的礼仪,避免第一次出国住五星级酒店时闹笑话有失国体。

当时在复旦大学,那些曾经报名而在一轮轮选拔中被淘汰的学生,后来都在电视机前鼓掌了吗?再后来,他们如何了?

今天,那四个辩论台上大家熟悉的名字:姜丰、季翔、严嘉、蒋昌建,都各自发展,有的到现在仍是新闻人物。当年大家在屏幕里没有看到、也没到新加坡的候补辩手,何小兰这些年在上海广播电视台发展,现在是上海文广集团董秘;另一位张谦去了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后,绕了一圈,倒是到了新加坡管理大学,目前是社会学系的副教授,也是社会科学学院负责研究的副院长。

20190903-4 debaters.jpg
当年辩论台上四个熟悉的身影(左起):姜丰、蒋昌建、季翔、严嘉,与学妹王嬿青(中)合影。(王嬿青提供)

1993年他们都踌躇满志,但是谁都无法具体想到,在四分之一世纪后,他们新加坡再聚首,各自经历了多少、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自然也不可能想到,辩论当年念大一新闻系的王嬿青同学,后来也到新加坡发展、定居,成了新加坡家喻户晓的新闻主播,之后回去上海做杂志,辗转又回到新加坡,自己花许多心思经营上海私房菜。

20190903-Yan Qing Private Dining Deco.jpg
嬿青私房菜。(联合早报)

而且,地点就在他们当年住的文华酒店。

因此,2019年8月17日下午,那群青年就在新加坡他们校友开的上海餐馆里重温年少的清纯,与大约80位上海复旦大学校友聚集嬿青私房菜。当然,还有今年82岁的张霭珠老师。张老师这次专程从纽约飞到新加坡,她当年是辩论队领导小组组长,最后只把队伍送出国将奖杯捧回去,自己也没来。

20190903-zhang ai zhu.jpg
82岁的张霭珠老师(右一)专程从纽约飞到新加坡参加聚会。

但是单是辩手和他们在复旦的校友、在中国的观众还不够。让人感动的是组织这次聚会的王嬿青还把几位“狮城”相关人物也请到了。他们其实也没有想到,25年后他们有机会跟一场比赛的参赛学生这样把酒言欢,一种不是特别近距离,但又好像看着他们成长的欣慰,还有一点点时光这么快流逝的感叹。

20190903-judges.jpg
当年的评判团你还认得几个人?(联合早报)
20190903-JudgesCollage.jpg
当年的评判都是响当当的名人。(联合早报)
20190903-30078524.jpg
四分之一世纪后相见欢。

那时候的新加坡评委郭振羽教授已经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荣休,是南大传播学院终身荣誉教授,以及新跃社科大学学术顾问。他那晚与夫人罗伊菲一起参加,还特别带来好几本“舌战”的书来,让辩手们传着签名,念念旧情。

20190903-group photo.jpg
前排左起:朱亮亮、郭振羽教授与夫人罗伊菲、姜丰、许廷芳律师、张霭珠老师、林任君。后排左起:季翔、何小兰、李慧玲、严嘉、张谦、蒋昌建、陈术、王嬿青。

另一位评委许廷芳律师目前则是担任一家在全球30个国家拥有62个办事处的律师事务所顾问,本身也是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特使及(中国)专家。他说话的速度语调,仍与当年一样,坐在姜丰与张霭珠老师中间,温馨地细问当年。

还有当年新加坡广播局主办辩论赛的监制朱亮亮,现在也已经退休在家照顾七个内外孙。

20190903-Zhu Liang Liang.jpg
当年新加坡广播局主办辩论赛的监制朱亮亮(左一)。(联合早报)

她特别冲洗了当年的照片,发给他们每人一套。

20190903-sweet memories.jpg
每人一套珍贵老照片。

那时候在新广负责招待这些辩论队的陈术,多年后完全不老的样子,被大伙戏称是“老妖”。

20190903-group02.jpg

没有参加的是当年辩论赛的主席黎学平,他已经在好几年前转业到《联合早报》担任新闻编辑,那天晚上因为值班无法请假。

20190903-Li Xueping.jpg
当年辩论赛的主席黎学平。(联合早报)

而当年那位颁奖的主宾,第二天晚上正准备他担任总理的第16次国庆群众大会。

第四辩蒋昌建在席上拿起酒杯要代表其他辩论员,为这一段与新加坡发生联系的年少时光总结陈词:

Jiang Chang Jian.gif

不愧是四辩。他说完,其他同学都同意让他代表了。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