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风暴中,最能看出新台两地文化修养

更新:
2021年06月10日 22:42
空无一人的板桥体育场
疫情期间,空无一人的板桥体育场。希望台湾疫情能尽早受控,雨过天晴见到彩虹。(法新社)

文化差异与地域偏见作祟

台湾陷入疫情风暴快一个月,三级警戒二次延后仍无法压平曲线,全民为政府防疫不利焦灼不已,蓝绿政客则忙着延烧疫苗口水战。

想起去年此时还困在台北订不到机票回国,时序不过一年,两地疫情却出现云泥之别的反转。如今每天在网上追踪台湾疫情新闻,心下无限感慨。同时,也注意到一些文化差异性的现象。

本地一位曾参与抗疫工作的林姓医生,最近每天不断在面簿平台上针对台湾疫情,提出相关建议及经验分享。此举虽出于关心和善意,过程中太急切的直播显得声嘶力竭,而招致一些反弹和讥讽,连带让新加坡也受到极端网民的辱骂。

编者按:作者说的林姓医生,是36岁的林韦地医生。他的双亲曾在台湾学医和行医,自己在台北念完小学,目前在莱佛士医疗集团当家庭医生。过去一年半,他都在新加坡的防疫前线值勤,参与边境检疫、确诊者隔离中心、疫苗接种中心的职务。自台湾疫情暴发以来,他一直在个人面簿上情词迫切地发表对台湾防疫的观点和建言,且被台湾媒体广为报道。)

两地的国情有别,而且台湾防疫也牵扯太多政治问题,多作置喙必然引来不必要的攻击。

有些本地网民感觉被冒犯,跳出来澄清该医生虽在我国医院任职,但其实是马来西亚人。笔者则觉得问题并不出在国籍,而是文化歧视和地域偏见作祟。

去年在台北进行研究工作待了半年,对当地人眼中的东南亚刻板印象不感诧异,也观察到年轻人很容易被偏差的观念洗脑。

令人比较遗憾的是,陈水扁执政时代的外交部长陈唐山无礼的“鼻屎国”标签,经过十多年,台湾还有人不知这是很粗暴失败的外交过失,依然动辄就随便从垃圾桶里再拈出来用。

近日,美国三名参议员访台,承诺将给台湾75万剂莫德纳疫苗,这个份额占美国规划捐赠发展中国家的750万剂疫苗的十分之一,而台湾也被纳入这个计划中。

20210610-Hsin Tzu moderna.jpg
台北慈济医院6月9日开始施打莫德纳疫苗。(法新社)

台湾原不该在此列(约二十几个第三世界国家),却取得了比均分更多的10%,分薄了需要救助地区的量能,有人还夸夸其谈来粉饰自己的形象。

台北有一位周姓文化人就在面簿上说,美国将10%的最大份额给了台湾,不仅宣示台美之间的密切关系,更是要向亚洲各国释出战略讯息。

他振奋无比的说,唯有凸显台湾在亚洲的重要性,才能让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各国看明白,美国在亚洲的重要布局。他之前在6月4日的贴文中就扬言,台湾在二三十年之内必成为亚洲大国,以日本为楷模。

发此豪语当天,日本向台湾捐赠了124万剂阿斯利康疫苗。

20210610-Taipei Swab afp.jpg
台北市的冠病检测中心。(法新社)

这类夜郎自大的人在台湾其实不少,而且很多还是文学网红或文化名人。

因调研工作需要,去年在台北和此君有过一场茶叙,知道他是蔡英文政府辖下的既得利益者。此人曾是1990年代台湾野百合学运的参与者,我个人对那场学运的历史评价是蛮正面的,但会晤过他之后证明利令智昏确实是至理名言。

除了不乐意自己的国家(新加坡)被人当作涂脂抹粉的工具之外,我比较在意的是,像这样的人却被台湾年轻人当作文化偶像,只因他掌握资源自诩为“再现代化”的推手。

矮化他国自我膨胀,显出井底蛙的本相,对台湾现代化有何裨益?这类人对他国的歧视和无知,严重扭曲台湾年轻一代的价值观,难怪许多台湾青年普遍气焰偏高,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越来越低。

20210610-Taipei station reuters.jpg
台北车站。(路透社)

台湾在国际舞台一直觉得被中国大陆孤立,因此身份认同一直是他们念兹在兹的追寻,强韧的自强意识也让台湾文学成为一方重镇,值得被尊重及肯定。

然而,过度的自卑却也孳生出一种畸形的自大心理,某些人的“大台湾主义”其实无助于拉高形象,反倒戕害了新生代的世界观,欺辱他人(他国)只会折射出自己的侏儒心态。

台湾向来以民主自由挂帅,但这场疫苗之乱显出其现代性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台湾的国民性也不同于新马地区,陈唐山当年一句“鼻屎国”的外交失言,一直被上行下效,到今天只因有本地医生(非新加坡藉)评论台湾疫情,还有台湾网民用来谩骂我国。

可见台湾那些狂妄的所谓文化人或不肖政客,对其国民的不良示范影响力有多大。

新加坡最近也暴发零星的歧视问题,身在多元社会,要戒之慎之;不论是多强大或卑小,都要维持对他人的尊重。这也是生而为人,最基本的修养。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