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金元足球崩盘 有钱任性很难长长久久
爱之深责之切?
有钱就是任性?
没问题啊,但就得作好承担任性下场的心理准备,一味地任性不仅不会长久,可能连昙花一现的价值也没有,徒留骂名,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简称中超的金元足球就是最血淋淋的例子。
中国式任性“淘宝”
曾八次称霸中超的广州队今年1月突然宣布解散。
这支用金钱堆积起的豪门是中超金元足球的“始作俑者”,从辉煌到没落只用了14年。据统计,金元足球时代的中超16强已有10队解散,可见没理性砸钱的下场,就连带头任性砸钱的广州队也难逃一劫。
中超用了最讽刺的方式来结束这场“闹剧”,还徒留无数的“带毒副作用”。
中超让我们见识到什么叫中国式任性“淘宝”,如何淘出鱼目当宝贝还要洋洋得意。
在这些砸万金引进的外援中,除了奥斯卡较货真价实外,就尽淘了些不在球星之列的过气球员当成宝,还把小虾当成龙虾百般吹捧下迎回中超。
不少人认为因为赞助中超队的私企以房地产为主,所以房地产市场崩盘,加上冠病疫情的打击,是中超金元足球终结之故。
但其实由始至终,对中超信心十足的恐怕只有“国内同胞”?
唾弃这样盲目花钱的声浪不少,毕竟这损人不利己之举间接导致球员自抬身价,让全球的球队也得大出血。
其实,稍有天赋的球员肯定会衡量是否要为了短期的“钱途”而误了终生的“前途”?
只能吸引“见钱眼开”的“人财”来淘金,中超根本没有质的提升,完全不算是昙花一现,就只是土豪乱花钱的一场闹剧。
砸钱本身是门学问,任何职业足球球会的发展都需着眼长远目标,有系统有组织地一步一脚印去打造。
正如葡萄牙名帅莫里尼奥曾经说过:
“你可以买来顶级球星,但是你买不来底蕴。”
中超的金元足球更像土豪用钞票堆砌噱头来吸引眼球,自称“世界第六大联赛”却又毫无底气且没可观性,怎么可能永续经营?
更糟糕的是,这些中超队土豪以高额签字费和薪资吸引外援加盟,还说服他们加入中国国籍,史称“为国养士”,结果人人追求高薪的风气传到国足,本末倒置下青训建设一地鸡毛,中国国足的战绩当然也只落得不堪入目之境。
砸钱当“冤大头”?
这些私企几乎都是用举债来当砸钱的“冤大头”,就算房地产没泡沫化,中超的金元足球也迟早归零,球员欠薪不断,联赛“假赌黑”问题也依然沉渣泛起。
中超“有钱就是任性”这一闹,联赛还是不入流就算了,还连累国足烂到骨子里,不仅毁了此前的根基,更元气大伤,重建之路遥不见底。
在新加坡超级联赛,本地科技巨擘冬海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小冬入主狮城水手后虽也砸钱引援,但财力和中超任一金元球队相比,可说是迷你巫见大巫,且独木难成林,也没能掀起太大回响。
至于李小冬宣布竞选新加坡足球总会会长,相信也不会出现中国足坛的窘境。
只是新足总仍需引以为鉴,既然不像别人有钱可以任性,管理层更需把钱花在刀口上,而不是一边喊不够钱,另一边则一味任性地随意挥霍,却不肯务实地推动实用措施。
日复一日地空口说白话地喊新加坡何年何月将亮相世界杯,还不也是徒留笑柄的下场。
如果新足总不改变,还是从上到下一直强调长期短期计划却光喊不做事,新加坡人也只能继续听着这些数十年如一年的台词。
看到的就只会是雄狮在东南亚赛事踢和当惊喜、赢球像捧杯,还会时不时给你来个历史首次输给排名更低的球队如尼泊尔这样的“惊喜”。
光用喊的就想出征世界杯?
中国14亿人口喊得比新加坡还大声,结果还不是回家睡觉作梦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