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车长不到三分之一是本地人 如何才能让新加坡人“爱上”这一行?
钱到位很重要
经常搭巴士的蚁粉,对口音不似本地人的巴士车长应该习以为常了吧?
有时来往新加坡和新山,相信也经常会在跨境巴士上碰见身着新捷运(SBS)及SMRT制服的马国客工。他们或是准备从马国前来新加坡上班,抑或刚从新加坡下班准备回家,当中有不少人,在新加坡的工作便是驾驶公共巴士的重责大任。
上述景象,透露出一个信息:
新加坡有不少巴士车长并非新加坡人。
交通部代部长萧振祥昨日(12日)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印象并不刻板:
新加坡的巴士车长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新加坡人。
根据交通部今年3月提供的数据,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共有约9500名巴士车长。
毫不夸张地说,新加坡巴士车长也许是继建筑工人后,另一个最让本地人避而远之的工作岗位之一。
然而,这样的趋势对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的前景,无疑是不安定因素。
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后,马来西亚一度封锁边境,导致新捷运、SMRT、易塔通(Tower Transit)和前进(Go Ahead)等本地巴士业者必须制定应急计划,为旗下马国籍巴士车长安排临时住宿。
上述事件显示,作为必要服务的公交系统若过于依赖外籍人力,一旦发生疫情等重大突发事故,就有可能遭受负面冲击。
老生常谈的问题:薪水
然而,减少“外援”,推动巴士车长“本土化”,却是知易行难。
有个说法是这么说的:只要钱给到位,就不怕工作没人做。
但巴士车长的待遇要多少才算到位?
根据新捷运官网,该公司为本土车长开出了最高月薪4500新元,以及签约花红及培训奖励高达2万5000新元的招聘条件。
前进新加坡(Go-Ahead)则开出高达4000元月薪和1万元限时签约花红。
唯必须注意的是,上述月薪条件指的是“最高月薪”。若根据本地各招聘平台,巴士车长的平均薪资则介于2400新元至3600新元之间。
巴士车长工时长,责任重大,技术含量不低,目前的薪资水平是否与其付出匹配,值得进一步思考。
相较工作时间更弹性的私召车司机,巴士车长必须按表上班,准时报到,同时得配合班次运作轮班。
开早班的车,就得起早摸黑,开晚班的车,就得撑到夜深人静。
巴士车长也比私召车司机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意味着,若在报酬方面不比私召车司机优渥,那就不难理解,巴士车长的工作为何难以吸引本地人。
再者,新加坡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也使特定领域陷入了“蓝领印象”,是部分人士较排斥的行业。
被视为蓝领工作的巴士车长,尤其难以吸引年轻群体。
近年来相继有媒体报道,本地巴士业者面临着青黄不接的“老龄化”现象,印证了这股趋势。
谁愿意“加钱”?
无论如何,去年本地私人巴士公司Westpoint Transit抛出5000新元月薪,结果吸引1300人竞逐30个巴士司机职位的“创举”,或许还是说明了只要钱给到位,工时再长、工作再苦,都可抛诸脑后。
没有钱无法解决的事。 关键是,待遇要达到什么地步,才足以抵消工作性质所带来的挑战?
无奈的是,调高薪水与否,是场不断权衡各方利益的拉扯。
萧振祥指出,为吸引更多人加入巴士车长行列,当局已逐步提高巴士车长的薪资,但必须小心谨慎,避免巴士网络的运营成本上涨过快。
弦外之音,也许也揭示了公交车资的僵持点。
公众是否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车资?
无论是要扩大公共巴士网络,还是提高本土巴士车长的比例,终究必须在成本与公众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