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车证价格怎样都不下跌 学者:因为人们有钱,还爱电动车
也许有一天,拥车证价格下跌才是新闻?
“有升必有降”向来被视为一种不变的定律,只是说到拥车证,它就好像不适用了。
8月第二轮拥车证在20日结束后,A、B和E组拥车证价格分别达到10万4524元、12万4400元和12万5001元。
其中,A组拥车证价格是自2023年10月以来的新高,B组拥车证价格今年第三度突破12万元,逼近2023年12月的13万零100元纪录,E组则连续五轮上升,是今年以来的新高。
A组是应对大众市场需求的中小型汽车组,B组是大型及豪华车组,E组则是公开组,涵盖任何类型的车辆,但不包括摩托车。
“新高”、“纪录”、“连续上升”这些词汇,用来形容某种商品的价格,对消费者来说已经不是好事,但用来形容拥车证却渐渐让人觉得司空见惯了。
我们不是经常听说交通部或陆路交通管理局增加拥车证配额、努力改善公共交通,以鼓励人们舍弃私家车,但这些努力怎么对拥车证价格却似乎半点作用都没有?
学者:电动车津贴短期推高需求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认为,最近大受欢迎的中国电动车推高了车辆的整体需求需求,是造成拥车证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黎华德说,中国电动车品质优越、进口成本低,车主又能获取高达四万元的电动车津贴,都是它们炙手可热的原因。
但津贴将在今年年底结束,届时,拥车证价格涨幅就可能趋缓。
另一个因素是,人们的荷包近期也悄悄地厚了起来。
新加坡管理大学助理教授Terence Fan说,美国今年初征收关税的消息虽然让全球经济蒙上阴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识到“世界末日并没有发生”,经济前景随之改善,结果就是人们收入增加了,也更有消费意愿,包括买车。
交通部:通过ARF实行累进税率
话虽如此,但想买车的人总是希望拥车证价格跌得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过去的一两个月,也有人致函报章出谋划策,并获得交通部回复。
《商业时报》7月28日的一篇专栏建议,将房地产政策的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套用在拥车证上,向购买超过一辆车的人征收额外税款,税率也根据买车者的国籍身份而定。
专栏作者认为,这样做能让第一次拥车的新加坡人优先买到车。
无独有偶,读者梁宗磊8月15日刊登于《联合早报·交流站》的来函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
对此,交通部的回应大致上是拥车政策通过“看车不看人”的方式实行累进税率,车子越豪华,征收的附加注册费(ARF)则越高。此外,拥有超过一辆车的家庭只有5%,标得拥车证的外籍人士仅占2%,因此ABSD的作用其实不大。
交通部也说,对外国人购车征收ABSD,可能不会对拥车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外国人标得A组和B组拥车证的比率仍然很低,占成功投标额的不到2%。此外,这么做的管理和执行成本也会很高。
拥车证价格究竟有没有可能下跌?
想买车的人看来暂时也只能祈求奇迹出现,让拥车证价格大幅下跌了。
问题是:这一天到底几时来?
黎华德认为,拥车证的十年周期意味着拥车证价格在每个十年的末尾下跌,与2010年代末的趋势类似。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王锦彬副教授却持不同看法,认为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更多人将进入市场买车,推高需求,拥车证价格因此短期内不会下跌。
王锦彬也认为,长远来说,目前的车辆零增长政策如果实行下去,人口又继续上升,拥车证的价格预料将缓缓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