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红姐事件 千余名男受害者的“将就”反映出几种现象
男人最了解男人
不论你是不是重度网络使用者,最近肯定都没能逃过“南京红姐事件”的各类轰炸。
中国一名38岁男性,男扮女装与1691名男子约炮,发生性行为,并暗中录影上传牟利。
整起事件猎奇之处,在于“红姐”化上夸张妆容,佩戴廉价假长发,明显是男儿身,外形穿搭也不太符合主流审美,但众多男性与他相见后,却相继拜倒石榴裙,坚持“知男而上”。
红姐究竟有何魅力,这些受害男性又经历了哪些心理转折,才一头栽进被许多人认为匪夷所思,充满荒诞色彩的丑闻?
进一步讨论前,首先得厘清,和红姐发生关系的1600多名男子是彻头彻尾的受害者,他们在不知情状况下遭红姐录下性爱过程,并公诸于世。 无论迷因梗如何搞笑嘲讽,都绝不能将红姐是加害者的事实减去分毫。
男人最了解男人?
与此同时,事件演变至偷拍贩售而侵犯隐私、背叛信任前,1600多名男子和红姐的肌肤之亲,则属两情相悦。
不论是“来都来了”的勉为其难,还是潜意识中有座断背山,这1600多名男性心甘情愿向红姐索求生理,乃至情感上的满足,数量之大,规模之巨,确实值得社会反思。
红姐究竟有何魅力让众多男性选择将就?
“最了解男人的人,终究是男人”,是很多论者提到的观点。
红姐事件中的受害男性老少皆有,有英俊魁梧的天菜,也有不起眼的普男。
红姐给予的满满情绪价值,几乎是舆论众口一致的认可。
他迎客上门的诸多细节,被解读为部分男性在当今社会中未必能从异性获取的关爱。
例如红姐的不求回报。
只要带上日常生活用品给他,人来就给,不哭不闹,不嫌不弃,主打的是没有批判的无条件接纳。
这或许对在两性关系中屡遭挫败,想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的部分男性有着难以抵抗的吸引力。
还有一说,红姐的温柔以待,让束缚在社会刻板性别枷锁下的男性,有种终于“被照顾”的感觉。
即使在性别意识更进步的当代,部分男人仍自认遭困于社会上的无形框架中:
例如,男人就该有能力、有肩膀、不能示弱、不可以哭闹、在两性关系中要主动出击。
但谁说男性就不渴望“被照顾”?
红姐事件中,性只是导因,但后续见面的发展,却让许多缺乏自信,可能有厌女倾向的男性有了被接住的感觉。和红姐的接触,突然让他们感觉自身在性方面仍有吸引力,只要人到,就有人要。
中国早期经历一胎化政策后,社会上逐渐出现性别失衡现象,随着恋爱成本高涨,众多男性学不会,甚或难以获得亲密关系,因而产生了巨大的情绪缺口。
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曾指出,中国“95后”虽按理是性欲最旺盛的年纪,但每周有性生活的比例,却显著低于80后及90初群体,一些人将这种趋势形容为中国社会的“性萧条”。
红姐事件正好折射出了中国社会中,男性的性压抑、集体孤独,以及爱的匮乏。
当许多男性对性的原始欲望无处安放,红姐巧妙利用了人性,让受害男性下半身的思考,超过了理性的计算,一个不小心就栽进了红姐的“温柔乡”。
无论如何,回到事件的本质,这是一起彻头彻尾的偷拍事件。
纵使事件反映出,男性在现代社会中可能面临的枷锁与困境,才让他们对红姐的温柔对待难以抗拒,乃至食髓知味,这并不意味着其中的犯罪事实便可在各类讨论中省略。
此外,对此事件的讨论,更要避免滑坡成对性少数群体的集体污名化。
红姐的罪行,不该形成对其他努力生活、负重前行的性少数群体的连坐。
而那1600多名男性,不论是“来都来了”的将就,抑或是本对跨性别对象拥有情欲,外界也不必多加讪笑,落井下石。
追根究底,他们都是这起犯罪事件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