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诈骗最容易让新加坡人上当? “骗走最多钱”的竟然是这几种

更新:
2024年08月22日 21:10
哪种诈骗最容易让新加坡人上当? “骗走最多钱”的竟然是这几种
本地今年上半年的诈骗案件数量和受骗金额有所上升。(海峡时报)

小心、小心、再小心

新加坡人真的那么好骗?

新加坡警察部队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国人遭诈骗的案件增加,被骗的总金额也持续攀高。

  • 今年上半年,本地诈骗案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6.3%,达2万6587起;
  • 受骗总金额也同比上升24.6%,达3亿8560万新元。

情况如未改善,到了年底,2024年新加坡全年诈骗金额总数恐怕将超过7亿7000万新元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但换个角度想,透过了解相关数字,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份防诈“指南”。

诈骗手法林林总总,但其中几项最多人不幸坠入的诈骗案类型尤其需要防范。

根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本地前五大诈骗案类型分别为电子商务(7250起)、求职(5717起)、钓鱼(3447起)、投资(3330起)和假冒朋友来电(2368起)。

值得注意的是,观察本地诈骗案的受骗人数可发现:

  • 有的诈骗案类型虽受骗人数较少,但受害者的被骗金额却高出其他类型许多;
  • 有的诈骗案类型则是受骗人数众多,但受害的被骗金额相对较低。

其中,和假冒政府官员有关的骗案让人损失最惨重。

这类型骗案的受骗总金额高达4040万新元,平均每名受害者受骗11万6534新元,是所有骗案类型之最。

这说明一旦受害者坠入相信骗子是政府官员的陷阱,往往更容易被诈取更多钱财。

因此,当局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向公众宣传相关防诈知识,例如政府部门绝对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等方式要求民众提供敏感资讯,以及进行转账来解决“触犯法律”的麻烦。

相较之下,电商骗案的案件数量最多,达7250起,但每位受害者平均被骗1191新元,钱财损失相对较少。

诈骗
电子商务诈骗的数量为各类型骗案之最。(联合早报)

此外,还有几个受骗人数不少,受骗金额也非常可观的诈骗案类型值得关注。

和投资有关的骗案在今年上半年共有3330起,平均每人被骗4万零8新元。

和求职有关的骗案共有5717起,平均每人遭诈1万5055新元。

此外,和网恋有关的骗案今年上半年共有418起,受骗人数虽较其他类型骗案来得少,但每人平均受骗金额却高达2万9969新元,可见“恋爱使人丧失判断能力”的现象值得警惕。

诈骗类型
2024年上半年本地各类型诈骗案件数量和受害者平均受骗金额。(资料来源:新加坡警察部队,李国豪制图)

某些方面看得出防诈措施和防诈意识有所加强

比较值得安慰的是,其中几种类型的骗案有显著下滑趋势。

俗称“猜猜我是谁”假冒朋友来电诈骗案今年上半年虽然依旧是前五大骗案类型,但骗案数量已较去年同期减少38.2%至2368起。

此外,最令人庆幸的要数恶意软件诈骗狂降86.2%,从去年上半年的687起锐减至今年上半年的仅仅95起

恶意软件诈骗案大减,和今年本地各家银行加强防范措施,以及谷歌和新加坡网络安全局合作在安卓手机推出一项名为Google Play Protect的保护机制不无关系。

近九成受害者是自行转账

根据统计,在所有骗案之中,有多达86%的受害者是在被诱导的情况下自行转账,而非遭骗子直接操控受害者的户头。

这显示,许多受害者是遭骗子透过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手法摆布,主动把钱转入诈骗户头。

因此,通过教育等方式提醒公众切勿在他人引导下,主动转钱到不明账户将是未来进一步打诈的重中之重。

新加坡内政部也正考虑授权警方,一旦有理由相信诈骗受害者会向诈骗团伙汇款,可在一定时间内限制银行交易,以便警方有充裕的时间能说服受害者相信自己受骗。

据报道,内政部将在近期针对上述举措展开公众咨询,并公布更多详情。

通电
有86%的受害者是自行将款项转至诈骗账户。(联合早报示意图)

使用哪些平台要更小心?

另外,警方还公布了本地诈骗案件的“温床”。

骗子进行诈骗的四大途径分别为通讯软体(8336起)、社交媒体(7737起)、线上购物平台(2949起)和电话(2761起)。

其中,和通讯软体Telegram有关的诈骗案今年上半年剧增137.5%,公众使用相关应用时应提高警惕。

少不更事?

警方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坠入骗局的受害者有74.2%为5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成人。

但年长者每人平均受骗金额却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

这个趋势最令人担忧,因为年长者可能因此失去毕生积蓄,且因为年事已高而无法恢复财务状况。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