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报复性旅游”热潮消退 机票就不会那么贵?

哪家航空公司是蚁粉的首选?(海峡时报)
哪家航空公司是蚁粉的首选?(海峡时报)

航空业前景看似晴空万里,实则乌云密布

过去两年在世界各地延烧的“报复性旅游”现象,为饱受冠病疫情重创的旅游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如今疫情缓和了,旅游业者原以为可以收复失地,但面对通胀加剧和消费降级等生活压力,人们的旅游意愿却显著下降,“报复性旅游潮”似乎快到尽头。

据彭博社报道,一些热衷旅游的欧洲民众早在今年1月就预订了年中至年底的机票和酒店客房,但近几个月却有更多欧洲家庭选择缩紧荷包,采取观望态度。

国际酒店业者也观察到,旅游热潮在今年似乎有降温的迹象。

万豪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预测,每间客房取得的营收增长将从去年的15%,降到今年的3%至5%。

希尔顿全球酒店集团(Hilton Worldwide)则估计,今年的客房营收将上升2%至4%,低于去年的12.6%。

旅游热潮降温,酒店营收也跟着下降。(联合早报)
旅游热潮降温,酒店营收也跟着下降。(联合早报)

彭博社评论员费尔斯特德(Andrea Felsted)认为,接下来几个月的夏天旅游旺季将是航空公司和酒店业者的“关键时期”。

“若旅游需求强劲,他们或许还能以高价售出剩余的机票和客房;但如果消费者按兵不动,旅游业者可能被迫推出折扣优惠,这在过去三年从未发生过。”

航空公司赚很多 额外成本却要乘客买单?

比起欧美国家,亚洲地区的旅游市场表现相对亮眼。分析师认为,这主要有赖于亚洲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人口。

去年的一项旅游问卷调查也发现,尽管生活费压力上涨,也无阻新加坡人对出国旅游的渴望,有的甚至每年出国四到六次!

是啊,“报复性旅游”本来就只是一时的,热度迟早会回落,不过旅游业者要担心的还不止这个。

航空业分析师佐比(Brendan Sobie)在亚洲新闻台发表的文章中提醒,虽然亚洲的航空运输市场几乎已从疫情中全面复苏,机场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扩建中,但“航空业从未同时面临这么多挑战”:

航空燃料和借贷成本上涨; 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俄罗斯和中东国家关闭领空影响到航线; 全球供应链局限导致新飞机交付延误,造成供需不平衡。

新航旗下的酷航今年5月就因供应链出现问题导致飞机零件短缺,被迫在五天内取消33趟航班。

酷航啊酷航,五天内取消33趟航班,一点也不酷。(联合早报)
酷航啊酷航,五天内取消33趟航班,一点也不酷。(联合早报)

要解决这些问题,没钱可不行。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理事长沃尔什(Willie Walsh)上周在世界航空峰会上直言:

    “老实说,要航空公司承担所有的额外成本,是不切实际的。”

    咦,可是航空公司最近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吗?

    新航上个月刚宣布全年净利激增24%,达到26亿7500万新元,还给员工发放八个月的花红呢!

    沃尔什上周发表全球航空预估报告时,也胸有成竹地说:

    预计今年全球航空业将接待49.6亿人次的乘客,净利润可达305亿美元(约412亿新元),再创历史新高。

    提着大包小包,要飞去哪里玩啊?(欧新社)
    提着大包小包,要飞去哪里玩啊?(欧新社)

    便宜机票不再唾手可得?

    既然航班载客量已经比疫前还高,照理来说,机票价格也应该回跌至疫前水平吧?

    很遗憾的,不太可能。

    航空业分析师佐比解释,航空公司的收入虽屡破纪录,但每年的营运支出同样达到新高,而这些更高的成本是永久性的。

    庆幸的是,两年前各国刚解除边境防疫限制时“节节高升”的机票价格,如今已回落并趋稳。

    不过,大家可别指望机票价格进一步压低至2019年之前的水平,毕竟2019年的旅游相关通胀率还没那么“可怕”……

    想买到相对便宜的机票,还是提前三到六个月预订吧。还在等什么,现在就去抢9月和12月学校假期的机票啊!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