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借口不运动了! 每天步行11分钟能更长寿

更新:
2023年03月01日 21:55
运动研究
(海峡时报)

网民:10分钟可以吗?

过去三年多的冠病疫情期间,一些新加坡人可能居家办公惯了,想维持体态保持健康的动力似乎也慢慢减弱。

于是,各种研究纷纷浮现,反映人们运动量如何如何不足。其中孩童和青少年就被“点名”,被指每天没有抽出一小时运动

超过八成新加坡人每周运动一次

去年,当局推出“全民体育活动指导原则”,目的就是为了让各个年龄层能参照适合自己的运动时长及强度,从而鼓励更多人保持活跃。

保健促进局上个月也宣布,下来将逐步扩大运动的规模,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尊巴、瑜伽以及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活动等。

官方用心良苦多管齐下,望能让更多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疏于运动。但也有研究指出,新加坡人后疫情时代的运动量,实际上有进步的迹象。

根据健身中心维珍行动(Virgin Active)去年展开的一项调查,疫情期间不少新加坡人变得更重视运动。

这项询问了798名新加坡人的调查揭露,约84%受访者每周至少运动一次,当中超过三分之一每周运动至少四次。

另外,有23%的新加坡人声称,疫情过后他们的运动量增加了,而14%尝试了新的运动。

运动研究
84%的新加坡人每周至少运动一次。(联合早报)

读到这里,生活中因忙碌等各种原因不常运动的蚁粉,是否也想加入上述这些国人的运动行列?

倘若还没被说服,现在要告诉你另一个多运动的好处:

能活得更久!

而且这个长寿的秘诀根本不需要你每天进大汗淋漓的强烈运动,只需每天花一点点时间进行再简单不过的运动就行了。

每周运动量未达150分钟仍“有得救”

众所周知,体力活动能减轻心脏病、癌症及其他致命病症的风险,但要运动到什么程度才能有所帮助,目前仍是个未知。

为此,一组集合了世界各地研究员的团队,分析了涉及超过3000万名成人的196项相关研究后得出了一些结论,目前堪称是针对上述课题最大规模的研究之一。

美国CNN报道,这些研究员大多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报告本周刊登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

运动研究
每周至少花150分钟进行中度到剧烈有氧剧烈运动的成人,死于任何病因的风险少了31%。(联合早报)

研究对象主要是那些运动量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周150分钟最低标准,或每天至少22分钟的人。

调查指出,相较于比较不活跃的受访者,每周至少花150分钟进行中度到剧烈有氧剧烈运动的成人,死于任何病因的风险少了31%,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死亡风险,也分别少了29%及15%。

单看这组数据,应该能明白运动确实是需“多多益善”,才能更有效地保持健康,但这并不代表运动量不达标的人就“没救”了。

调查说:

一个鲜少或完全没有进行体力活动的人,每天抽出11分钟运动,其实就能减少23%过早死亡的风险,也相当于预防一成的死亡案例。

不多不少准准11分钟,又从何而来?有网民就问道:10分钟可以吗?

运动研究

研究员计算出,如果接受调查的每名成人每周都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就能预防六分之一的过早死亡案例。

每周150分钟的一半即75分钟,换算下来,每天就是10.71分钟,约11分钟。

研究也透露,每天只要运动11分钟,不只能减少过早死亡的几率,患上心脏疾病的几率也能减少17%,患上癌症的风险也会减少7%。

研究员发现,即便进行较轻松的体力活动也算数,同样有效。

共同撰写研究报告的索仁·布拉基博士接受《法新社》访问时就说,这绝对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运动研究
专家建议,乘搭巴士时可提早一个站下车再步行回家,从而增进运动量。(联合早报)

专家建议,简单的体力行动包括:乘搭巴士提早一个站下车再步行回家、从办公处骑脚踏车回家,或是快步走。

索仁·布拉基博士说:

“人们只需要每天花比10分钟多一点点的时间运动即可,而且不必去健身房才能做这些运动,而是把它融入每日的生活中。”

如何分配时间、进行什么样的运动,当然因人而异。

但只要花一点点时间,就能改善健康,绝对“稳赚”。何不尝试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踏出第一步,让生活变得更活跃?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