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C与淡马锡投资模式不同却殊途同归,都在帮新加坡赚钱

更新:
2022年07月28日 00:46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商业时报)

都不是法定机构,也不是政府机关

新加坡的储备金经常被形容为“会下金蛋的鹅”,而今天(27日)的一则报道告诉我们,即便世界经济局势仍不明朗,这只“鹅”暂时应该不会饿着。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公布了《2021/22政府投资组合管理报告》,并透露其20年实际回报率达到4.2%。虽略低于上个财年,但仍高于全球通货膨胀率。

淡马锡控股则在两个星期前宣布,投资净资产突破4000亿新元大关

无独有偶,淡马锡前首席执行长何晶今天下午也在面簿发贴文,给大家“科普”淡马锡如何为新加坡的财政预算和储备金做贡献。

GIC和淡马锡有何不同?

在介绍何晶的贴文内容之前,先来弄清楚GIC和淡马锡之间的不同。这两家机构各自拥有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也由不同团队管理,既不是法定机构,也不是政府机关。

淡马锡控股
淡马锡控股两周前宣布,投资净资产突破4000亿新元。(海峡时报)

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创立淡马锡是为了拥有及以商业方式管理独立初期由新加坡政府所持有的投资与资产,以便让当时的财政部能够专注于政策制定与监管的核心职责。

淡马锡在全球都拥有投资组合,获授予信贷评级,也发行国际债券。淡马锡唯一的股东是由新加坡财政部长作为代表的法人团体。

GIC则是新加坡政府拥有的私人企业,由新加坡财政部长全资持有。根据GIC官网的介绍,GIC与政府是投资经理与客户的关系。

GIC作为“投资经理”帮客户(政府)管理资产(新加坡的储备金,包括自独立以来所累积起来的财政盈余)。GIC不持有这些资产,所赚取的投资回报全额归政府所有,GIC则向政府收取投资服务管理费。

淡马锡与GIC通过不同模式帮新加坡赚钱

何晶在贴文中,除了阐述淡马锡的宗旨和投资策略,也清楚解释淡马锡如何通过三种方式,为新加坡的财政预算和储备金作贡献:

1. 按照税务法令,向新加坡政府缴税。

2. 向股东(由新加坡财政部长代表)发放股息。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代中期,这些股息在净投资收入(NIR)框架下,半数供政府开销,另一半则归入储备金。

政府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并获得新加坡总统的批准后,才能动用储备金。

随后,淡马锡纳入净投资回报框架,其股息自此直接归入储备金。

3. 在NIR框架下,淡马锡还必须将预期长期实际收益(扣除通膨影响后)的一半供政府动用,作为国防、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开支,以及建国一代配套等社会开支。

预期长期实际收益的另外一半,也同样归入储备金。这么做背后的原则,是和未来的新加坡政府以50-50的比例分享这些投资回报。

这笔储备金也可以投资于新加坡的基础建设,如填海造地项目,因为投资于土地,也能为好几代新加坡人创造资产。

GIC和淡马锡控股一样,也在NIR框架下为新加坡政府贡献一半的预期长期实际收益。

不同的是,GIC的目标是取得良好的长期投资回报,以维持并加强储备金的国际购买力。

因此,GIC在投资上相当保守,主要在公开市场投资,私募资金和房地产等另类投资则占较小的比重。

投资回报间接惠及国人

会议
2021年11月29日,哈莉玛总统(右二)与财政部长黄循财(右三)和财政部官员举行年度会议,讨论政府在净投资回报框架下的开支顶限。(通讯及新闻部提供)

说了这么多,问题来了:这两家机构动辄上亿元的投资回报,如何让红蚂蚁这样的升斗小民受惠?

答案其实在上面已经间接揭晓了:

它们通过国家储备净投资回报贡献(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s),帮助政府应付每年的国家预算开支。

如果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例,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公共设施,至少有一部分来自GIC和淡马锡的贡献。

当然,好东西不能视为理所当然。

何晶在文末也将淡马锡形容为“从魔术师帽子中变出来的最后一只兔子”,是先辈克勤克俭,累积储备金换来的成果,提醒读者如果新加坡不谨慎理财,为下一代累积财富,即使坐拥金山银山,迟早也会坐吃山空。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