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疫情有希望? 数项研究均证实:Omicron相对“温和”

更新:
2022年01月04日 22:46
终结疫情有希望? 数项研究均证实:Omicron相对“温和”
美国洛杉矶的一名医护人员正在为民众进行冠病检测。(路透社)

传染力高但症状轻

跨过新的一年了,人类依然与2019冠状病毒疾病在持续对抗中。

但让人稍感宽慰的是,已有一系列的研究证实了最新变种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较不让人担忧的那一面:

传染力虽然较强,但症状较轻。

一项南非的研究发现,当地由奥密克戎引发的第四波疫情中,感染冠病入院的患者,出现严重症状的比率较德尔塔毒株少了73%。

据彭博社报道,开普敦大学免疫学家温迪·伯格斯(Wendy Burgers)认为这些数据已具备说服力:

“现在的数据相当可靠,因为住院率和感染率是分离的。”

有几个因素造成奥密克戎的重症率比过去几波疫情来得更低。

因素1:感染肺部的能力

一般上冠病的传播都是从鼻子开始,然后往喉咙扩散。如果感染只发生在上呼吸道,而没有抵达肺部,症状通常较为轻微。

根据过去一周公布的五项研究,奥密克戎的传播符合上述特点。

一项由日本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大型研究团队所发布的研究发现,和感染早前其他变种毒株的仓鼠和实验室小鼠相比,感染奥密克戎的仓鼠和小鼠所遭受的肺部损伤明显要小很多,死亡的可能性也较低。

另外一项比利时的研究则显示,过去在其他变种病毒下重症率较高的叙利亚仓鼠,感染奥密克戎后的症状也相对轻微。

研究发现,奥密克戎较不容易感染肺部。(路透社)

《纽约时报》分析,这些在动物身上进行的试验足以消除早前科学家的疑虑。

自奥密克戎在11月底被发现以来,已有不少初步研究,包括来自重疫区南非和英国的数据都显示,奥密克戎导致的住院率比过去其他毒株少了许多。

奥密克戎初期感染的主要是年轻人,他们陷入重症的风险本来就不高,同时也有不少人在更早之前就透过疫苗或感染冠病获得相当程度的免疫力,因此奥密克戎对未接种者及年长者是否也相对“温和”仍是个未知数,许多科学家当时都纷纷警告,不宜过度乐观。

如今在这些动物实验中,科学家可以控制变数,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在相似的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并针对奥密克戎较温和的相关疑虑找寻答案。

近期公开的动物试验结果,也统统指向同一个结论:

“奥密克戎比德尔塔毒株和其他变种毒株来得温和!”

香港的一组科学家在研究了手术期间从病人身上采集的少量肺部组织样本后也发现,奥密克戎在样本中生长的速度比其他变种毒株慢。

近期一系列动物试验数据发现了令人鼓舞的消息。(路透社)

伯格斯表示,奥密克戎病毒结构的变化导致其毒性相对较低。

“它过去透过两种不同途径进入细胞,如今随着棘突蛋白的变化,它更倾向其中一种途径,那就是更倾向于感染上呼吸道,而非肺部。”

这种变化意味着奥密克戎的感染不会那么严重,但也因为在上呼吸道的复制更频密,而导致传染力大增。

因素2: 躲避T细胞和B细胞的成功率较低

目前已知奥密克戎在躲避作为身体第一道防线的抗体方面很有一套。但在面对第二道防线(T细胞和B细胞)时,其表现就相对逊色。

T细胞主要的作用是在抗体无力阻止病毒侵入体内后,马上筑起第二道防线,对病毒展开攻击。

伯格斯和其团队最近研究了来自冠病患者的白血球细胞,结果发现与之前的其他变种毒株相比,仍有70至80%的T细胞反应得以保留。

换句话说,只要过去六个月曾接种疫苗或感染过冠病,人体内的T细胞就有办法辨识奥密克戎,并相对快速地击退它们。

感染力高加上症状轻或许是终结疫情的曙光

因奥密克戎而出现新一波疫情的国家至今几乎都创下每日病例的新高纪录,但住院率和死亡率和过去几波疫情的高峰仍有段距离。

然而,如同各国政府和专家所不断强调的,病例激增还是会导致住院和死亡的绝对人数随之上升。

确诊人数飙升也对一些国家的日常运作造成了冲击,例如美国就因为病例屡破纪录而导致地铁等公共服务面临人力短缺。

这些都是奥密克戎相对温和的正面氛围下,不可等闲视之的挑战。

美国日前有超过2000趟航班因恶劣天气和奥密克戎病例攀升而被腰斩。(法新社)

无论如何,有专家乐观看待奥密克戎的高传染力和较温和感染症状的特性。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免疫学家莫妮卡 · 甘地(Monica Gandhi)认为,新变种或许有望终结这场肆虐全球超过两年的疫情。

“这种病毒会一直跟随我们,但我希望这个新变种会引起大量免疫,从而遏制疫情。”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