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接种疫苗而染疫入住加护病房者 或需支付2万5000元医药费

更新:
2021年11月12日 17:19
加护病房
不肯接种疫苗的冠病患者若必须转入加护病房接受救治,未扣除政府津贴前,可能得自行负担高达2万5000新元的医药费。(海峡时报)

为选择承担后果

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本周一(11月8日)郑重宣布,从12月8日起,可接种冠病疫苗但坚持不打针的公众一旦染疫,必须自掏腰包负担冠病医药费

换句话说,政府不会再为那些不适合接种疫苗者(如12岁以下孩童、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者等)以外的人士买单。

卫生部长王乙康当时在记者会上说:

“医院其实也不太想开账单给冠病患者,但我们得发出这个重要的信息,吁请所有符合条件的公众接种疫苗。”

卫生部长王乙康。(通讯及新闻部)

我国接种率目前已高达85%,除去9%尚不适合接种的12岁以下孩童,剩余的未接种者尽管占了很小的百分比,但是那些入住加护病房接受重症治疗的冠病患者,绝大部分都是这些群体。这种不成比例的情况加剧了本地医疗系统的负担。

消息释出后,大家最关注的不外是,具体医药费会有多少?今天,答案出来了。

加护病房医药费可高达2万5000元

据《海峡时报》报道,不肯接种疫苗的冠病患者若必须转入加护病房接受救治,未扣除政府津贴前,可能得自行负担高达2万5000新元的医药费!

若纳入政府津贴,这个款项会降低许多,但还是有可能高达4000元左右,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卫生部发言人告诉《海峡时报》:

“符合条件的新加坡人,若扣除政府按支付能力给予的津贴和终身健保计划(Medishield Life)津贴,将能进一步把医药费减至2000元到4000元左右。”

病患也可动用保健储蓄(Medisave)来支付剩余款项。

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加护病房。(海峡时报)

情况没那么严重的未接种冠病患者若送至冠病治疗设施(COVID-19 Treatment Facility,简称CTF),入住7天得自行承担4500新元的费用。

“扣除政府津贴和终身健保后,符合条件的新加坡人,还是得分摊1000元的费用。”

卫生部发言人表示,这些只是粗略计算结果,具体费用还须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提供治疗冠病的设施类型而定。

本地也有不少社区隔离设施(Community Isolation Facilities,简称CIF),目前入住这些设施的染疫旅客和短期准证者都须付费。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准证者过去14天如果没有旅游史,入住后则无须付费。

合乎情理还是弄巧反拙?

未接种疫苗者须自行承担医药费的消息释出后,网上议论纷纷,有人欢喜有人愁。

喜的人认为,政府终于对不打疫苗的健康人士“硬起来”。在这些网民看来,自行承担医药费的做法十分公道。

 

《联合早报》昨天(11月11日)刊载的社论也认为,这是一种合乎情理的做法。

“该接种疫苗的人都去接种,减少得到传染而患重病的机会,这对于协助减轻医疗体系的负荷量,也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2021年11月11日《联合早报》社论。(联合早报)

不过也有网民警告说,当局必须谨慎区分出哪些是不能接种疫苗的,哪些才是不想要接种疫苗的。别把两者搞混,冤枉了一方。

 

当然不少支持“选择自由”的网民也认为,政府这么做对未接种者不公平,是一种分化待遇。

 

有医生担心,政府这样一刀切的做法,很可能导致染疫的未接种者抗拒就医,最终因延误治疗而造成器官受损或致死。

一位署名Leong Keng Hong的医生今天投函《海峡时报》,恳请当局在采取此做法前要谨慎思虑。

2021年11月12日《海峡时报》读者来函。(海峡时报)

他说,从公共卫生政策角度来看,他完全能理解政府推行此做法的缘由,但医生们普遍都能理解,每名患者都需要时间去了解自身的疾病,强制执行反倒未必是件好事。

举个例子,他曾接触过一名不愿配合治疗的狼疮(lupus)患者,最后病情危殆进入加护病房。这类病患后来都会幡然醒悟,乖乖遵循医生指示治疗,最后康复出院。

“我们在未接种疫苗者身上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许多人后来改变了主意,进而接种了疫苗。”

为此他认为,要求未接种者承担部分医药费,用这样的做法来说服更多人接种疫苗,很可能会弄巧反拙。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导致未接种疫苗者即使生病了也不敢看医生或延后就医,果真如此,那这个立意良善的政策,反而弊大于利了。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