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丹星:现在说当总理“不切实际”,务实才能促成更平衡政治体系
“不可能还在爬行,就一下子变成博尔特”
今年全国大选落幕后,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曝光率并不低。
他首先在6月底接受马国前卫生部长凯利的播客节目访谈,在本地掀起一场关于“政治应止于水边“的笔战,随后8月4日上了本地英语电台Kiss92的广播节目,最近又做客本地时政播客节目Yah Lah But。
他在接近两小时的播客上,少不了又解释为什么自己没有当总理的意思,但这次,他也谈了更多政治相关的话题,包括他对本地政治局势和体系的看法、工人党的策略和长期目标,以及提名非选区议员人选背后的考量。
以下是毕丹星谈及上述课题的部分语录。
问:为什么没有当总理的意思?长期来说,你的目标是什么?
答:这更多是跟(新加坡)政治体系的演变有关。我的意思是,你不可能从还在爬行(的婴儿)一下子变成博尔特(按:博尔特(Usain Bolt)是牙买加退役短跑选手,也是男子100米、200米和4x100米接力赛世界纪录持有人)。在我看来,我们的政治体系也是逐步演变,如果以反对党的存在来看,我们的政治体系更只是处于初始阶段。比方说,“反对党领袖”这个职衔在所有沿循威斯敏斯特制度的国会都相当常见,但我们只在五年前才有一名正式的反对党领袖。以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来看,现在梦想着当总理,我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也只会让人们产生无法满足的期待。
对于我和我的同僚来说,重点是将反对党,一个优秀、以自己的方式为新加坡和新加坡人服务的反对党这个概念制度化。这个反对党没有执政,因此不能推出新政策,但反对党作为体系的一部分,我觉得是正常现象,也值得鼓励。(略) 长期来说,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我的意思是,万一人民行动党严重出错,我们最好已经做好(执政的)准备。但我认为这一天还很遥远,实际情况更像大选后的其中一篇评论所说,我们还没实现两党制,更接近“一个半党”制。可能要到了我们真正实现两党制,另一人取代了我的位置,你们才会得到一个更完整的答案。
问:你是一名相当开放的领导,甚至可说“觉醒(woke)”,但如今不少第一世界民主国家似乎越来越右倾。当你观察其他国家的政治形势时,会感到担忧吗?还是你觉得它们跟新加坡没有可比性?
答:不管其他国家朝哪个方向发展,我认为我们最在乎的还是新加坡。但在我看来,政治和个别公民的生活有时也会按照某种周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治人物无论抱有多大的热忱,自己的意识形态如果与公众的情绪不符,恐怕难以立足,所以必须改变。 这时,一些人可能会说:我们没那么务实,我们受意识形态启发,认为我们的做法是对的。即便社会当下还无法接受,我们还是不会改变立场。这种态度在政治环境下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我始终觉得,如果在务实的新加坡社会坚持某种意识形态,那我和同僚希望打造更平衡政治体系的愿景,将无法更早实现。
问:你们如何选定由谁担任非选区议员?
答:就(工人党惹兰加由单选区候选人)刘宇扬的情况来说,根本没有选择可言,因为他在败选者当中得票率最高,(非选区议员)非他莫属。我听过有人说,明明有两个选择,为什么不选别人?但我其实只可以选择一人,因为其中一人肯定是刘宇扬,不做二人选。除非他拒绝担任,但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目前有两名当选女议员:盛港集选区议员何廷儒,以及党主席兼阿裕尼集选区议员林瑞莲。工人党的立场是,我们女性党员不够,希望招募更多女性党员。我们希望她们能在党内担任领导职务,并成为国会议员。这是我们考虑提名蒋佩姗担任非选区议员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当然,我们也认为她能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国会议员,口才好,也善于沟通。淡滨尼集选区团队几乎所有人也具备同样的条件,但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女性加入的考量,是其中一个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