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ChatGPT掀起新潮流 年轻人为何集体问AI“我的诅咒是什么”?

你也问过ChatGPT这道题吗?(红蚂蚁)
你也问过ChatGPT这道题吗?(红蚂蚁)

你问了吗?

最近,红蚂蚁的个人社媒平台Instagram被“我的诅咒是……”这句话刷屏了。

红蚂蚁刚看到这股风潮时一头雾水:好端端的,大家干嘛跑去问AI机器人ChatGPT一句“我的诅咒是什么?不用解释”(What is my curse? Don’t explain)的不幸预言?而且问了还指明AI不需要详细解说?那问来干嘛?

朋友们纷纷截图ChatGPT给出的一句短短的答案,分享到限时动态或贴文,并直呼“太准了”、“被看穿了”,“像被读心”。

这些答案如下:

你的诅咒是……

红蚂蚁也向谷歌的AI工具Gemini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与以上ChatGPT的大同小异:“你所看见的,总比你能触及的多出一步。”

保持理性的红蚂蚁,发现这些回答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几乎人人都能对号入座。就像星座运势、生肖解析、塔罗解读或签文解说,模糊得刚刚好,却又精准地点中了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这些“诅咒”刻意避开具体事件,却准确捕捉了现代人普遍的情绪状态:压抑、无力、孤独、错位、错过……在这个高度竞争、信息爆炸、情绪常被压抑的时代,这些情绪几乎成了一种集体经验。

ChatGPT的回答,更像一种“你不是一个人”式的安慰,它不急着叫你振作,不催你打起精神,而是轻轻地告诉你:你的情绪是“被看见的”。

这种被温柔点到的感觉,让许多人情不自禁地相信,这是属于自己的“诅咒”。

这一句简短却直击内心的回答,如同神谕般出现,不是逻辑推理,而是一次情绪的精准共鸣。

很多人其实早已清楚自己哪里脆弱,他们从来都不需要解决方案,只想要有人,哪怕是AI,准确说出那份脆弱的存在。

就这样,一道看似无厘头的问题,意外勾出了无数人内心深藏的情绪,也让“被AI理解”的那一刻,成为年轻社群中一个微妙又真实的共鸣时刻。

有专家学者分析指出,年轻人对“问ChatGPT我的诅咒”这一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明显反映出这一代人强烈的“渴望被理解”的心理与情感需求。

红蚂蚁也问了“我的诅咒是什么”

红蚂蚁有位同事,常被我们半开玩笑地说他“很记仇”,因为他总能清楚记得20、30年前发生的事情,连细节都历历在目。

他半信半疑地问了ChatGPT自己的诅咒,答案是:“你将记住每一句你希望自己能忘记的话。”

不仅他本人觉得一语中的,连蚂蚁窝都忍不住直呼:神准啊!

(红蚂蚁截图)
(红蚂蚁截图)

于是,红蚂蚁也忍不住动摇了理性,亲自测试了一下它的“准确性”,分别以中英文问了它四次“我的诅咒是什么”,得到的答案如下:

这组答案前后不一,反复无常,正是这种混乱让红蚂蚁更加坚信一个真理:

AI的回应源于对大量文本的统计学习,无法替代命运诊断或心理咨询,大家还是要保持理性看待。

此外,向AI聊天工具提问“我的祝福是什么?”、“我的超能力是什么?”、”我的结局会是什么?”等类似的问题也同步流行,开启一波将AI视为探索自我的风潮。

ChatGPT等AI工具再也不单纯是解惑和搜集资讯的工具,对许多人而言它是很好聊天的对象,也会静静陪伴使用者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答案。

所以,虽然这些“诅咒”句看似精准、充满共鸣,也确实能唤起我们内心某些脆弱,但红蚂蚁还是要提醒一句:别太当真,保持理性,才是解除“诅咒”的第一步。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