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又“死都不打”疫苗者 不应该拖慢我国开放的步伐

更新:
2021年10月13日 16:29
樟宜机场第一搭客大厦
樟宜机场第一搭客大厦。新加坡已经与11个国家开通“疫苗接种者旅游走廊计划”。(联合早报)

“差异对待” = 歧视?

从今天(10月13日)起,没有完成接种疫苗的人不可以到咖啡店和熟食中心堂食。

到冷气商场也要“看情形”,如果为了到商场内诊所、牙医看医生可以酌情通融。

未接种疫苗者10月13日起到冷气商场要“看情形”,如果为了到商场内诊所、牙医看医生可以酌情通融
未接种疫苗者10月13日起要进入冷气商场得“看情形”。如果为了到商场内诊所、牙医看医生可以酌情通融。(海峡时报)

新加坡抗疫当局这一招“几够力”,点中了没有接种疫苗的老人家的穴道,几乎是不让他们出门。

卫生部长王乙康说,我们有1.5%的人口是未接种疫苗的年长者,而他们却占据了加护病房和死亡病例中的三分之二。

这个比率的确很惊人,政府苦口婆心用尽,还是有数目不小的老人家抗拒疫苗,出此下策,政府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部分老人家抗拒到底,守住不接种的防线,也有他们的苦衷。那些有长期疾病的人对疫苗还是不能放心,尽管当局再三确定,疫苗是安全的。

新加坡疫苗接种中心
上周末宣布未接种疫苗者将面对的“差别待遇”后,有不少人到疫苗接种中心接种疫苗。(海峡时报)

对疫苗说No, thank you 的老人家的心理那一关很难突破,家中的年轻一代事实上也负有责任,给老人家说明轻重厉害的关系。

小贩中心是联合国钦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新加坡人来说,小贩中心就是“人民的文化遗产”,不让部分老人家在那里堂食,情理上很难说得过去。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在其特制的视频中说要通过规劝、广播和张贴海报等软性手法提醒未接种者不能在咖啡店和小贩中心堂食。

虽说如此,接下来,不愉快的零星事件很可能在不同地方发生。

牛车水大厦毗邻的熟食中心安装了监控摄像头,阻吓食客、酒客、咖啡客群聚,也不失为一种软硬兼施的办法。

牛车水大厦
(新明日报)

今天全国超过100座小贩中心和1000家咖啡店,由于安全人数的管理,桌位稀缺,顾客在午餐和晚餐的高峰时间要找座位有点困难。

小贩中心和咖啡店已不能再像以往一样,顾客想在里边坐多久就坐多久,一杯咖啡喝一两个小时的好日子,我们暂时可以忘记,顾客必须为别人着想,用过餐赶紧把位子腾出来。

“差异对待”是对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的保护,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全体免疫,让国家的经济、社会早日康复,每个人都可以正常生活。

但是,被差异对待的感觉是被歧视,而不认为他们是在受保护。在西方社会,这群人早就走向街头举起愤怒的拳头示威抗争,维护他们拒绝疫苗的个人自由。

在本地,不满被“歧视”的人最方便的泄愤途径就是在网上吐槽。反对差异对待的人也不一定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他们以为为受“歧视”者发声是一种社会正义。

本地还存在一个反疫苗群体,他们近日甚至鼓动“同道中人”打卫生部的热线电话,堵塞当局与人民之间热线沟通。

healing the divide telegram channel
本地一个反疫苗群体近日鼓动“同道中人”打卫生部的热线电话,堵塞当局与人民之间热线沟通。(Reddit)

他们以为这样做可以给当局的接种疫苗运动制造麻烦,却不知道他们妨害了冠病患者的家属和居家康复者向当局询问和投诉的利益。况且,需要通过卫生部热线求助的人还有其他疾病患者。

卫生部热线过热打不通,在民间引起很大不满。

反疫苗群体也许不是一个正式组织,但他们所作所为,与反社会行为无异。

根据9月国会的一份书面答复,本地仍无法接种疫苗的12岁以下孩童有53万人,占我国人口约9%。王乙康则说有1.5%人口是未接种疫苗的60岁及以上年长者。

从上个月的新闻报道我们得知,真正不适合接种冠病疫苗者,约有1000人左右。另有7,100人在接种第一剂mRNA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受邀接种科兴或国药。

既然我国目前有85%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就可以大略推算出,目前依然有4.5%人口,约25万6500人(年龄在12岁至59岁之间)尚未接种疫苗,数目并不小。

乌节路人潮
乌节路再次出现人潮,当中有多少人还未接种疫苗呢?(海峡时报)

那些可以打疫苗却“死都不打”的人,接下来会活得很辛苦。

冠病病毒几乎确定在地球常驻,还要繁殖变异的后代,不接种疫苗的死硬派将来出国旅游也要面对种种花样的“差异对待”。

人类已分成“有接种”和“没接种”的两类人,这种身份差异,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将长久存在。

所谓 “差异对待”,抗拒接种疫苗的人躲得一时躲不了一世。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