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学入学标准过高还是学生成绩变差? 狮城57%新生靠其他才华获录取

更新:
2024年04月15日 21:21
大学生
要戴上这顶方帽,学业成绩不再是唯一条件。(海峡时报)

入学面试跟应征工作没两样?

对不少学生来说,A水准会考是人生中最艰难的考试之一,尤其在初级学院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备考,却是报读大学重要的敲门砖。

如果想进入某个理想科系,但分数差了一点,也不必担心。只要在课外活动方面表现出色,还是有机会获录取的。

近年来,新加坡几所大学为了录取背景更多元的学生,提高了“按能力收生”(aptitude-based admission)的人数,根据课业以外的才华和成就,酌情录取具备潜力的优秀学生。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教授今年1月指出,国大已改变收生制度,不再只看成绩,而是考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目前,国大有超过14%的学生通过按能力收生制度获录取。

南洋理工大学在2023年录取的6400名学生中,则有57%通过该制度入学,高于2019年的38%。

大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太不容易了。(海峡时报)

想要报读国大 先回答五道问题

据《海峡时报》报道,国大和南大今年将进一步扩大按能力收生的人数,并通过面试、能力测试和学生的作品集,来评估学生对某个特定领域的兴趣和资质。

国大招生部门主任Goh Say Song教授说,从2023年起,国大要求所有申请者回答五道简短的问题,包括他们最自豪的成就,以及对他们最有意义的事。

“如果一名相当优秀的学生在某方面不达标,我们就会看他如何回答这五道问题。”

(听起来怎么更像是在应征工作……)

Goh Say Song也说,校方会将学生在体育、艺术、创业和志愿活动方面的成就一并纳入考量。

南大
只要符合其中一项条件,就可通过“按能力收生”制度申请入学。(南洋理工大学网站截图)

至于经历过挫折的学生,校方在面试时也会问他们如何克服。

在共和理工学院积极参与社区项目的妮莎(Nishaa C.,24岁)就是其中一人。

她在初院念书时,由于得半工半读养家糊口,学业成绩一落千丈。

A水准会考后,她一边帮父亲打理小贩摊位,一边在共和理工学院念书。虽然成绩有所进步,但还是达不到大学的入学标准。

南大考虑到妮莎面对家庭和生活的重重挑战,仍能在学业和课外活动上取得优异表现,决定录取她。

“要不是有按能力收生的制度,我也不会有机会证明自己值得获录取。”

毕业
妮莎(右)克服了家庭和生活的重重挑战,在共和理工学院取得优异成绩。(联合早报)

同样在南大就读海事研究系的Edwin Chew(24岁)是新加坡男子手球国家队的选手。

他从中学一年级开始打手球,也曾在东南亚运动会等多项国际赛事为国争光,无奈他的高中成绩却比大学的入学标准差了几分。

“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的体育成就也能帮我争取到大学名额。”

手球
Edwin Chew(举球者)凭借在男子手球国家队的成就,获南洋理工大学海事研究系录取。(Edwin Chew脸书)

花钱学习“推销”自己

一些较热门的科系,入学门槛自然也较高。即使课外活动表现出色,也不一定进得了。

例如医学系和法律系,向来是许多资优生“抢破头”的首选课程。

为了提高入学机会,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一些准大学生甚至愿意花钱接受“面试指导”。

入学预备和咨询服务因此应运而生,成了一些教育顾问公司的卖点,配套收费从600新元起跳。

其中一家教育顾问公司指出,现在的大学越来越重视学业成绩以外的全面评估。面试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平台,但一些学生明明具备所需的条件,却缺乏自信。

别怪红蚂蚁多嘴:如果大家都去接受指导,刻意练出一套“标准答案”,却少了临场反应和个性,岂不是弄巧反拙?

面试
面试技巧不用教,做回自己最重要。(互联网)

不以成绩定终身

说到底,学业成绩跟课外活动和面试技巧同等重要。

国大和南大都强调,校方仍会注重学生是否有能力应对大学学士课程的严格要求。

至于跟本科相关的科目,学生的A水准会考成绩也必须达到一定水平。例如,要在国大修读机械工程系,高中主修(H2)数学必须及格;若要攻读法律系,理解与写作(General Paper)也得考获B以上。

教育部长陈振声在去年3月宣布,从2026年起改变A水准课程和大学入学计分制度。

这是教育部自2006年以来首次作出调整,为的是确保课程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21世纪技能,包括思辨能力和创意思维。

在新的计分制度下,大学入学将少计一个知识性科目(content-based subject);专题作业(Project Work)也不再计分,只要及格就可申请大学。

陈振声解释,这是为了鼓励学生大胆选择自己感兴趣但具挑战性的科目,不要为了拉高分数而选择自己擅长但“安全”的科目。

大学
(联合早报制图)

在红蚂蚁看来,大学放宽申请条件的做法,其实与2004年开始实行的中学直接收生计划(Direct School Admission)异曲同工。

两者都让学生凭借自身才华与潜能升学,不以学业成绩“定终身”,校方也可灵活制定遴选和评估标准。

单是去年,中学直接收生计划就收到了3万8000份申请,创下历来新高。

申请者当中,约三分之一跟体育或游戏有关,四分之一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

其余的申请包括制服团体、表演艺术、创业与创新、语言与人文学科、视觉艺术,以及设计与媒体领域。

既然中小学都已落实改革那么多年,高中和大学也是时候跟上了。

正如教育部长所言,人生前15年的教育已不足以应付人们接下来50年的需要。在毕业后的人生阶段继续进修,来满足工作与技能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在初院和理工学院这个求学阶段,学生接触不同科目时,不妨更从容地探索自己的兴趣。家长也该顺应入学标准的放宽,慢慢学会放心、放手。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