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农夫们都“上天”了? 繁华的乌节路上也有人种田

更新:
2021年03月05日 21:40
帅气菜地女侠

地可不是你想种就有

从建造高达9米的植物“公寓”,到乌节路的繁华地带“惊现农夫耕地”,新加坡的城市农夫们为了保证食客桌上有在地新鲜蔬菜可食用,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网上各大统计平台的数据显示,新加坡目前的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8300人,北京则为每平方公里1300人,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是北京的6.4倍左右!

如此稠密的人口分布也直接导致新加坡土地的稀珍性。

unnamed.jpg
(黄珞制图)

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农夫在寻找农地时,必须优先考虑场地的大小和租金的价位。

将农田“搬上”购物商场

也许你曾听说,新加坡还有一群勤勤恳恳的农民,他们打理的农田都坐落在三巴旺、蔡厝港、马西岭等比较“ulu”(偏远)的地方

20190404kokfah.jpeg
位于克兰芝一带的农场,多半利用高科技种植蔬菜。(互联网)

但你可曾想过,新加坡的农田比你我想象的还要近在咫尺?乌节路和市中心都有“天台菜园”呢。

茂丰(Comcrop)的创始人在2013年创办了乌节路*SCAPE购物中心的屋顶农田。

unnamed.png
乌节路*SCAPE购物中心上方郁郁葱葱的农田。(Viddsee纪录片截图)

这个占地6000平方尺的天台菜园,预计每月最多可收获一吨农作物,是本地第一个供应给餐饮业者的屋顶菜园。

20210306-Comcrop CEO.jpg
茂丰(Comcrop)总裁 Allan Lim。(海峡时报)
20210305-scapegoatcom corp.jpg
Comcrop的竖向农田。(新加坡食品局)

位于市中心的莱佛士城购物中心屋顶,也有一片由 Edible Garden City 管理的菜园,里头种植了许多香料与蔬菜。

01042021rooftop_farm_raffles_city.png
在莱佛士城购物中心楼顶,也有一大片屋顶菜园,种植许多香料与蔬菜。(Temasek)
unnamed (1).jpg
(Edible Garden City)

将农田“搬到”停车场屋顶

诶!先别看自家停车场了。

这栋位于宏茂桥第700座停车场原本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停车场。

经过精心改造,以下这片占地1800平方米的停车场,表演了一场“川剧变脸”,摇身一变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菜园。

_OWK1061farm.jpg
农田排列整齐,面积庞大,摄影师要以鸟瞰的角度才能把整个农田收入眼中。(档案照)

负责这片农田的公司Citiponics希望可以借此拉近附近居民和食物源头的距离。

20210305-Citiponics.jpg
由Citiponics公司经营,位于宏茂桥6道第700座多层停车场顶层的杨厝港城市农场,于2019年4月7日正式开幕。第一次收成就收割了500公斤蔬菜。平均年龄接近80岁的几名杨厝港居民,在停车场改装成的城市农场当农夫,体验城市农耕之乐。(联合早报)

想想也是,从自家窗户往外看就能看到今晚吃什么,可真是一个奇妙的体验!

新加坡能否实现自给自足?

过去一年,在疫情的笼罩下,多次出现的“超市抢购热潮”导致“食品安全供应”问题被反复搬到台面上。

早在2019年,新加坡有执照的农场总数已经达到了200多个。在”小小“的坡岛上能够容纳下这么多农场属实不易,也代表着新加坡在农业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unnamed (1).png
(新加坡食品局官网)

政府也在2019年成立了新加坡食品局(Singapore Food Agency),并定下“30·30愿景”,即:在2030年,以本地农产品满足国人三成营养需求,其中20%来自蔬菜水果,另10%来自鱼肉和鸡蛋等食物所含的蛋白质。

这个星期,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永续部开支预算时宣布,永续部所设立的总值6000万元的农业食品业转型基金(Agri-Food Cluster Transformation Fund,简称ACT),将扩大资助范围,为农场业者提供更多援助,提高业者的生产力、资源效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吸引商业规模更大的自动化农业技术解决方案。

虽然新加坡无法实现100%自给自足,但至少能让国人吃到更多新鲜的自产食材。本地产与空运、海运或陆运过来的食材相比,新鲜度一吃就能吃出来。

下次大家到乌节路、市中心或组屋区一带走动时,不妨抬头看看能不能一睹这些空中菜园的风采。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