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有扩展就有老化 政府投资必须两头兼顾
保持低调,避免自我恭贺
进入2030年代时,新加坡每10户家庭中,就有八户可在10分钟内步行到地铁站。到时,新加坡将成为世界上交通最便利的城市之一。
政府的这个表述意味着,新加坡目前还不能位列世界上交通最便利的城市。
2011年之前,新加坡政府经常把“我国地铁系统是全世界最先进”这句话挂在嘴边。后来,地铁事故三天一小件五天一大件,自此政府变得谦虚许多。
今天,尽管网上常见外人对新加坡公共交通的发达先进赞不绝口,不少新加坡人也以我们的公共交通为傲,政府仍旧保持低调,避免自我恭贺。
政府定下中长期的目标,不断提升新加坡的公共交通,但也只敢说是“之一”,不敢说世界之最。因为新加坡进步的同时,其他同样雄心勃勃,以新加坡为竞争对象的发达城市也在进步中。
地铁网络持续扩大也在不断老化
交通部、国家发展部和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星期四(9月18日)公布政府施政方针附录,主题是“打造独特城市,兴建温馨家园”(Building a Distinctive City and Endearing Home),包含硬件的建设和软体的融入,兼顾公共交通的效率和人性化。
未来几年,我们将可以期待:
环线“闭环”;
滨海市区线和汤申—东海岸线延长;
裕廊区域线陆续通车。
地铁网络持续扩大也在不断老化。确保地铁服务保持高度可靠仍会是个挑战,是政府治理交通能力的试金石。
交通部将为巴士连接增强计划投入近10亿新元,让巴士穿行更多地点,以及缩短公众的车程时间,尤其是住在离市区较远的组屋区居民。
交通部预计最迟今年第四季,榜鹅将率先试行自驾车接驳服务,若一切顺利,明年将进一步扩大到更多市镇。
自驾车也将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包括安全操作员、软件开发员、工程师和雷达设计师。
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萧振祥在施政方针附录中指出:
随着新加坡继续发展,社会不断演变,交通部将与公众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需求的改变,建造一个新加坡人能引以为豪的陆路交通系统。”
频频发生地铁故障
在这份施政方针附录公布前几天,政府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地铁故障近来频频发生,截至今年6月底的12个月移动平均数据显示,地铁可靠度已下降到接近2020年的水平。
陆路交通管理局9月5日在网站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间,整体地铁网络每行驶约159万8000公里,就发生一起延误超过五分钟的事故。
2023年至2024年间每198万2000公里有一起;2022年和2023年则分别达208万9000公里和207万7000公里。2020年则是145万1000公里。
其中南北线的降幅较显著,12个月移动平均数为123万7000公里,远低于2024年的248万5000公里。
该数据告诉我们,系统老化的确是地铁效率的最大挑战。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陆交局网站也首次比较了我国地铁系统与其他城市地铁的可靠度。
以每节车厢行驶的距离来看,我国地铁每行驶770万1000公里发生一起事故,优于香港(428万9769公里)和纽约(18万7000公里),但明显不及台北捷运(1911万6000公里)。
陆交局指出,世界其他地铁线侧重于记录更严重的故障事故。例如日本当局呈报的是延误超过30分钟的事故。若以这套标准来看,2023年新加坡地铁系统不及名古屋地铁,但比大阪、东京都营地铁(Toei Subway)及横浜市地铁可靠。
整体地铁网络,以及个别地铁线的可靠度,仍继续超过政府定下的百万公里目标。
未来五年,政府将投入额外10亿新元,加强地铁营运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提升地铁员工能力。加上施政附录中公布的巴士连接增强计划投入近10亿新元,未来公共交通的改进与提升是个大手笔。
此外,地铁站和巴士转换站将不断翻新,更多天桥增设电梯,以及人行道扩建和有盖走道增建等等。到2030年,每个市镇将有至少一条安行街道。通过改善的街道设计,居民每日出行将更安全舒适。
新加坡发展公共交通的终极目标是:减少汽车,降低国人拥有汽车的欲望。
但这些年来,拥车证标价在波动中不断创新高,显示现实中还有许多诱惑不断刺激新加坡人的拥车欲望。
矛盾的是,新加坡公路安全的提升,高科技汽车的出现,可能促使开车变成一件赏心乐事。买车不只是为了出行方便而已,“喜欢车”这个理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