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不听罚不怕? 新山电子烟业者称新加坡客仍占九成以上
得让人不再“想要”
新加坡近来打击电子烟的动作雷厉风行。
据新山一些电子烟“出口商”早前透露,来自新加坡的订单一度下滑超过一半。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新加坡人偏向虎山行。
近来有本地媒体报道,新山一带的电子烟市场仍有不少新加坡买家。
一名贩售商更估计,其顾客当中还有多达95%是新加坡人。
毫无疑问,这场和电子烟有关的猫抓老鼠游戏,范围已经跨越国境。
直白地说,只要马国电子烟仍在热销,新加坡的电子烟烟客根本不乏获取电子烟相关产品的管道。
这一来,新加坡打击电子烟的措施,恐怕也难以达到设想中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马国卫生部长祖基菲里昨日(10日)表明,该国接下来将分阶段全面禁止电子烟的销售,唯具体时间表尚未公布。
然而,纵使马国全面禁售电子烟,恐怕也无法遏制电子烟在当地流通,不过是从台面上的合法交易转往地下。
与新加坡最邻近的柔佛是鲜明的例子。
柔佛早在2016年就已颁布电子烟禁令,但众所周知,电子烟相关产业仍在该州遍地开花,尤其新山一带的电子烟市场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广受新加坡电子烟烟客欢迎。
新山电子烟业者不讳言,只要疏通关系的“外交费”给到位,电子烟的贩售在当地根本不成问题。
据统计,马国2024年的电子烟市场零售额高达35亿令吉,这还只是合法的部分。
利益如此庞大的市场大饼,肯定有人前仆后继尝试分食。
以马国漏税香烟的例子来看,2023年漏税香烟就占了当地香烟市场的55.6%,不难想象,一旦电子烟被法律全面禁止售卖,地下市场的规模会有多么庞大。
届时马照跑,(电子)烟照卖,新加坡烟客恐怕还是能轻易在对岸买到电子烟产品。
无法阻止人们去新山购买电子烟,阻止他们带进新加坡总可以吧?
政府在新马关卡扩大执法以来,确实取得一些成效。
陆续有新闻报道,执法人员在边境关卡截获数量庞大的电子烟相关违禁品。
但必须注意的是,持续高强度的检查力度,在作为全球最繁忙边境之一的新马关卡并不具可持续性。
一直以来,新加坡移民局都会根据安全形势调整对出入境人士及车辆的检查力度。
然而,若持续进行100%的检查,难免对贸易及关卡交通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冲击两地的人员及货物往来。
如何在打击电子烟等违禁品与确保通关流畅之间取得平衡,将是一大挑战。
那加重刑罚总可以了吧?
根据新加坡现行法律,拥有、使用或购买电子烟者可能被罚款不超过2000新元。
注意,这里说的是电子烟,而非已被列为C级毒品的“依托咪酯”(俗称丧尸烟弹)。
贩卖和吸食丧尸烟弹者将面临更重的刑罚,吸食者须接受强制监督与康复治疗,重犯者可被提控,面对坐牢至少一年的处罚。售卖、分销或进口者则会面对更严厉刑罚,包括坐牢最长20年和鞭刑。
然而,法律必须基于比例原则,国家所采取的手段必须与欲达成的目的相称,且造成的损害,不得超过所追求的利益。
一般电子烟(非丧尸烟弹)的危害程度不比其他硬性毒品,难以与吸食或贩运海洛因等毒品相提并论。
这意味着,电子烟相关刑罚还能施展的空间并不大。
让人们不再“想要”
刑罚或边境管制无法再更进一步,也许就剩下从需求端着手一途:
让年轻人不再“想要”电子烟。
爬梳一些电子烟用户对政府新近严格法律的看法,不难统整出一种看法:
当局的严加取缔,只会让本地的电子烟市场更加“地下化”,更难控管。
“丢掉电子烟”(Bin the Vape)计划已经实行超过一个月,但人们自愿丢弃的电子烟只有6000支。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Milieu Insight的一份调查,在21岁至69岁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中,有5.2%吸食电子烟。
这6000支电子烟及相关配件与之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大部分用户或许压根没丢掉电子烟,当然也不能排除,有少部分人以其他方式丢弃。
这惨淡数据透露出一个讯息:政府目前采取的行动,仍不足以使更多电子烟用户主动放弃吸食电子烟的习惯。
一些相对非主流的意见更指出,打击电子烟的一刀切模式,即在舆论上没有明确区分一般电子烟和丧尸烟弹的做法,反而可能无法真正达到杜绝丧尸烟弹等危险毒品的目的。
这派说法认为,将电子烟(非丧尸烟弹)合法化,反而更能对其成份进行规管,避免电子烟吸食者因被迫在黑市购买来历不明的电子烟而不慎接触到危险毒品。
针对普通电子烟的危害性是否比香烟高,学界目前的各项研究也各有主张,并未有压倒性的说法。
然而,政府的论述是,电子烟今天掺入的是丧尸烟弹,未来就有可能混入其他有害物质甚至毒品,因此必须全面禁止。
两者看法的落差显示,政府当局仍有必要和对电子烟(而非丧尸烟弹)的年轻人进一步沟通对话,用更容易让人理解的方式,传达为何必须全面禁止电子烟,而非只针对丧尸烟弹等危险毒品。
否则,在打击电子烟的背景下,就有可能陷入“为何香烟可以,电子烟不可以”的争议之中,也更难说服年轻人完全摒弃对电子烟的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