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台湾“政坛嘉年华”结果出乎意料 大罢免成大型翻车现场

7月26日,台湾大罢免投票的工作人员在投票站计算选票。(路透社)
7月26日,台湾大罢免投票的工作人员在投票站计算选票。(路透社)

台湾社会的撕裂和对立

酝酿了一整年,台湾政坛的“大罢免”活动,终于在7月26日一决生死。

共有24名立委、1位市长面临这波罢免攻势。如此规模,别说台湾政坛前所未见,放眼全世界其他民主体制,也从未有过如此针对反对党民代的无差别式全面罢免的先例。

起因是2024年1月民进党赢得总统大选,但在立法院的立委席次上却成为少数,形成了“朝小野大”的尴尬局面。

为解开此困局,赖清德政府上任后,便积极布局此役,只要罢免11席次以上的在野党立委,民进党便能重夺立法院多数席次。

原先民进党自信满满的高喊“大罢免大成功”、“要罢掉所有在野党立委”,岂料7月26当日开票,25个罢免案竟全数失败,堪称史诗级翻车现场。

原先相对客观的政论其实也多评估主流民意站在反罢方,但仍有二到三席蓝委相当危险,如此压倒性的“大罢免大失败”,也是出乎意料。

国民党立委在投选结果出炉后相拥祝贺。(路透社)
国民党立委在投选结果出炉后相拥祝贺。(路透社)

大罢免是场精心策画的夺权计划?

到底这场“”大罢免”的政治狂欢秀,是如何走到这个地步的呢?

自赖清德政府上台后,从51席民进党立委这一年多的言行便能看出,身为少数席次的绿委,似乎没打算与反对党的立委团队达成共识,国民党、民众党两党提出什么法案,杯葛到底就是了。

一股脑反对的同时,也痛批“蓝白毁宪乱政、舔中卖台”。这也是为“大罢免”制造借口。

除绿委外,由阁揆卓荣泰领导的行政院团队,也大肆批评在野党立委在预算审核上大砍经费、宣称手握监督权的在野党立委意图瘫痪国家运作。

甚至有政府单位“哭穷”,声称公家机关因为经费被砍,没钱买卫生纸、或是没钱买大蛋糕庆祝等等,却绝口不提预算虽经在野党部分删冻,但2025年能动用的施政预算已是史上最高。

最可笑的是,民进党上下找尽借口,大做文章为了“大罢免”铺路,对外仍宣称大罢免是“由公民自发性的社会运动”,但看那长达半年的竞选活动,说堪比总统大选等级的规格也不为过,罢免连署站、广告看板、路边宣讲、大型造势活动堪称遍地开花。笔者现居台北,最后几个月每周通勤途中总会遇到几次罢团在路边拜票。

7月25日,大罢免支持者在台北街头举起布条、口号争取民众支持。(路透社)
7月25日,大罢免支持者在台北街头举起布条、口号争取民众支持。(路透社)

如此举手投足都在烧钱的高强度竞选,说都是公民自发活动、民进党没在后面出钱出力,那还真是鬼才相信。

后续波澜

大罢免大失败后,看似立委席次不变、又回到了原点,但背后的政治影响力却难以估量。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民进党高层,特别是总统赖清德、立法院总召柯建铭、行政院长卓荣泰三人的政治声望将大幅滑落;《中时新闻网》也称,民进党在桃园和台中“简直崩溃”,成为赖清德“在2026年与2028年的选战警钟”。

台湾总统赖清德。(路透社)
台湾总统赖清德。(路透社)

反观在野的蓝白两党已确立了持续合作的基调,预计明年的2026县市长选举将大有可为、甚至下一次总统大选很有机会实现政党轮替。毕竟上一次大选,民进党胜选也是基于蓝白两党整合失败的前提下。

再来便是,过去这一年来,台湾社会的撕裂和对立,已升高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毕竟一般选举是选贤与能,但罢免案却是要诉诸仇恨。

新加坡的读者们可能很难相信,前段时间,在台湾大街上拿出手机摄影、自拍,还会有狂热的民进党支持者跑过来,问:你是不是共谍,在搜集机密?

要如何放下对立、重新对话,这就是台湾人民接下来的课题了。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