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另一道第一世界问题:CDC补助券是否只应该用来购买必需品?

你的邻里购物券都用来买什么?(联合早报)
你的邻里购物券都用来买什么?(联合早报)

有选择的结果

本地上班族每天要面对的问题不少,其中一个是:今天午餐吃什么?

大家常把这个问题戏称为“第一世界问题(first-world problem)”,因为人们除了要有得吃,还要有选择,才需要想想午餐要吃什么。

但对一些新加坡人来说,每户家庭今年五月收到的500元社理会邻里购物券(CDC vouchers)该怎么用才对,似乎也是一道类似的问题。

《海峡时报》7月11日刊登的一封读者来函便指出,邻里购物券只应该用来购买必需品,否则,可能削弱人们对这项计划的信任,并令人觉得部分国人正在利用一项旨在帮助大家应付生活所需的援助措施。

(海峡时报)
(海峡时报)

这位读者也说,虽然明白新加坡人的需求不仅多元,也一直在演变,但将邻里购物券用在非必需的花销,如上咖啡馆和购买电子产品,就偏离了当局发放邻里购物券的初衷,也就是减轻人们的财务负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援助。

扫一扫社媒,部分网民也有类似想法,其中包括资深媒体人默乐。

 

Loading embed...

 只是,一方面表示理解人们的需求会随着社会演变,另一方面又将某些消费形容为“非必要”,难免令人觉得矛盾。

政府发放邻里购物券确实是为了帮助人们应付生活费上涨的压力,而最深刻感受到生活费压力的群体自然是低收入家庭。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上咖啡馆喝杯拿铁、吃块甜点,或是购买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确显得不比购买粮食、衣物、洗浴用品等来得重要。

但如果他们想用邻里购物券吃一些平时可能难以尝到的美味,哪怕这不是最精明的财务决定,请问你会告诉他们“不行,邻里购物券只能用来买必需品”吗?

雪糕加松饼未必是必需品,但对一些人来说会不会是必需?(No Horse Run Gelato脸书)
雪糕加松饼未必是必需品,但对一些人来说会不会是必需?(No Horse Run Gelato脸书)

其次,邻里购物券发放的对象,是所有新加坡家庭,理由很简单:

即使大家受影响的程度不同,生活费上涨影响的仍是全体国人。

既是发放给所有家庭,家庭收入的跨度自然不小,每个家庭对“必需品”的定义也因此不一样。

以手机为例,现代人生活离不开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努力推广数码化生活方式的智慧国更是如此。

即使手机用了若干年后仍操作良好,制造商一旦停止为该款式提供软件支援,好好的一台手机就变成了黑客容易盗取敏感资料的安全隐患。

因此,手机算不算必需品,用邻里购物券买一台手机算不算违背计划的初衷?

如果还需要另一个例子的话,那一对夫妇带毛小孩到一家邻里宠物店做spa疗程,避免它们的皮肤因为新加坡潮湿的气候出现红疹,这该不该算是必需的开销?

宠物主人让爱猫做spa疗程。(海峡时报)
宠物主人让爱猫做spa疗程。(海峡时报)

借国立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学高级讲师埃尔哈贾尔(Samer Elhajjar)早前回答媒体询问的话来说,就是:

“在疫情后的新加坡这种压力大、成本昂贵的环境里,人们对必需品的定义已经越来越偏向满足心理和个人的需求。”

偏向满足心理和个人需求,也就是说,新加坡人当中已经有一部分人基本上已经生活无忧,不必经常为柴米油盐烦恼。

或许正因如此,才需要面对邻里购物券应该怎么用才正确的第一世界问题吧?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