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度文化和音乐“中毒”不够深 都难以创作出这些恶搞视频
印度音符中国情?
偶然一个深夜,在YouTube扫到中国网红“豪哥哥”的短视频,几乎没在被窝里笑到肠胃痉挛,很久没能这样笑了。
彼时,我才知道这位网红来头不小,近期中国以外的主流媒体都报道了豪哥哥。
话说5月初《联合早报》报道,豪哥哥以印度歌舞风格调侃印巴之间的空战冲突。印巴冲突的过程中,巴基斯坦称印度的战机被他们用中国制造的歼10战斗机打下。路透社当时引述美国官员的话说,巴基斯坦至少打下两架印度战机,其中一架还是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然而,印度并没有承认此事。
豪哥哥在恶搞视频里虽没有明说飞机被打的是印度,但歌词却唱道:丢人丢大啦,飞机没回家、钱都白花,彻底成功激怒了“对号入座”的印度政府和当地网民。
印度勃然大怒并强调,印度的飞行员都安全回家,网上流传的飞机残骸照片是中国政府“有组织的政治宣传”。
香港《南华早报》5月12日撰文写道: 在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和对中国武器装备的赞美声中,一首由中国有影响力的音乐人改编的歌曲在全球几乎所有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上疯传,该歌曲嘲讽巴基斯坦的国产歼-10C战斗机击落印度战斗机。
中国网红凭“散装改歌”红遍全球
到底网名“豪哥哥”的人是谁?
豪哥哥本名周冠豪,1990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大学毕业后从事不同工作,最终诚实面对真正向往的音乐事业。
他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发表短视频,目前建立团队,制作短诙谐视频以外也巧妙植入广告于剧情和音乐当中,带来自媒体时代创造的独特丰厚商机。
事实上,豪哥哥登上国际版面已不是新鲜事。
早在2023年,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了豪哥哥,只是我错过这样的新闻。
文章标题为:中国部委遭批评后下令删除黑脸视频帖子。当时中国公安部于微博官方号上传的道路安全宣导片引发争议,短片以印度流行歌曲衬底,脸涂黑的中国舞者头戴锡克教头巾扭动肢体,被认为揶揄嘲讽印度文化,导致中印两国网民激烈针锋相对。
原来中国警政部门公安部从中国影音平台bilibili相中一则颇受欢迎的影音,置于官方号“中国警方在线”,借此宣导道路安全规则。短片约一分钟,吸引逾19万人次的中国网民浏览。有了官方“加持”和认可,豪哥哥要不火都难吧!
种族符号的使用或滥用?
其实种族“歧视“在人类文明交往交流过程中见怪不怪,尤其是使用种族特质作为创作资源及宣扬歧视和偏见,例如对中国人的歧视在100多年前就出现。
小说人物“傅满洲”就集合了西方人对黄种人的偏见。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在二十世纪中叶前后创作了以傅满洲为主角的长中短篇小说共15部,如《傅满洲的眼睛》《傅满洲的面具》等。
学者称“傅满洲的出现就是对中国人符号化的一个恶例”。罗默在小说中写道,傅满洲“长着莎士比亚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长眼、细胡须,闪着绿光”,是“世界上最邪恶的人”。
然而豪哥哥在现代却有完全不同的味道,即使印度人种族特质包括口音、行为、外形和装扮被放大,被恶搞,我还是无法将他与歧视放上等号。
犹如豪哥哥自己在直播时解释,他其实非常喜欢印度文化和音乐。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如果“中毒”不够深,他不可能将多首印度神曲巧妙“私有化”,并加以填词以及加上情境制作成一个个爆火的短视频,丝毫没有违和感,通俗但不低俗。
霎时间,原本流行于印度的名曲甚至是旧曲都名扬天下,豪哥哥在传播印度文化可说居功不少,包括 Jimmy Jimmy Aaja Aaja《吉米,回家》(1980年代舞曲)、Tunak Tunak Tun(1998年舞曲)。
网民们写道:
明明是“印度神曲”,却能刻在中国人的DNA,BGM一响居然能接唱!
出色音乐人曲线实现梦想
其实豪哥哥创作的范围极广,模仿印度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他改编并唱出广东歌曲也是非常诙谐的尝试。
他带着浓重安徽口音唱广东歌,除了对香港流行音乐文化致敬之外,我无法解释其他的动机。他也把改编的中文歌曲以韩语、泰语和日本语的口音唱出,可见他对不同语种歌曲的喜爱和熟悉。
他的题材取自生活来自生活,例如代驾小哥、饭局和足疗店等,再配上夸张但出色的演技、音色,成为改编歌曲(又称散装改歌)的天花板。
除了横贯东西(西域:印度),豪哥哥还深耕历史,把《三国演义》的大人物都请到现代来,饭桌上结义的情节原来改编自《大哥》一曲。
豪哥哥连皇帝也恶搞,把短视频做到新高度。穿越时空回到大清皇朝,想恩宠后宫三千佳丽却换来三大名怪辣眼睛,令人忍俊不禁,皇帝短命的“真相”一目了然。台湾音乐人庾澄庆一定想不到他的《情非得已》因中国大陆网红改写又火了一把。
豪哥哥作为音乐人未来前途无量,历时十年的短视频创作生涯可谓已达到了巅峰。网上有评论将他比拟无厘头喜剧始祖周星驰,未来可朝电影业发展。
国情有异观感大不同
然而,回过头来看这类种族符号的“自由”取用在多元种族的社会却蕴含潜在危机,甚至绝不可能出现。
我们绝对不可能想象新加坡的华人谐星将连脸涂黑去揶揄友族,但是族群差异还是可以成为喜剧创作的资源,例如口音和迥异的生活习惯都常恰到好处的出现在影视创作中。
例如新加坡出色的变装皇后谐星古玛(Kumar)就能丝滑切换巫族、印度族和华族口音的本土英语,把台下各族的观众笑坏。
事实上中国也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同生活于一炉。新疆人口音也出现于豪哥哥的视频中却因拿捏得当,轻易被人接受。
终归一句,文化和种族符号的呈现只要是基于尊重和理解,再赋予艺术包装就可能开展出一道亮丽迷人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