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咬人,是被人逼的?

更新:
2017年10月27日 17:50
Wild Boar
(谢静怡制图)

除了野猪,红蚂蚁想,野鸡啼叫就要将他们赶紧杀绝,若是让古人知道了,定会瞠目结舌。

山景道金桃园(Glendale Park)公寓外本月19日发生野猪咬人事件,一名男子遭野猪撞倒后腿部被咬伤,幸好伤势不严重。肇事的野猪过后穿越马路时被驶过的巴士当场撞死。

事件引起周边居民的不安,毕竟野猪并非山景道的常客。有鉴于此,农粮局决定在周边安装24小时运作的监控摄像机,以便了解野猪行为,制定预防措施。

若平日关注此类新闻的话,野猪在新加坡各地出没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翻翻记录,光是今年它们就上了好几次报纸。4月,一只野猪冲出实里达高速公路,电单车骑士闪避不及,当场撞死野猪同时自己也受伤送院。5月底,一男童在榜鹅组屋区被野猪追赶,以致受伤送院。6月,有网民拍到20多只野猪在傍晚时分,大剌剌走进大士巴士转换站觅食。摊贩则作息如常,人猪之间竟也能和谐共处。

农粮局2016年共接获140起有关野猪的投诉案例,跟2014年的30起和2015年的80起相比,激增不少。关爱动物研究教育协会(ACRES)发言人解释,随着城市发展,野猪的栖息地日渐分隔开来,因此可能冒险穿越人类的生活区域。

除了野猪,还有…

而野猪也并非唯一上报的明星。水獭、野鸡、野猴、穿山甲、蟒蛇(各种蛇)等野生动物不时出现在人口密集的都市丛林(urban jungle),有些让公众惊喜(例如水獭家族),另外的则引起恐慌或不满。

主要出没于自然保护区与公园的长尾猕猴(long-tailed macaque)过去一年多次爬入后港区居民住家偷吃面包、橙子、香蕉和饼干等食物,有些猴子则毁坏屋内家具,还当众抢民众手持塑料袋中的食物,不知是不是要和四川峨眉山上的“蛮猴”一较高下。

农粮兽医局已设陷阱捕捉猴子,并要求市镇理事会修剪树枝,避免猴子攀爬树木进入低层单位。  

更可怜的要数野鸡了。就在农历新年之前,新民路一带有居民向农粮局投诉野鸡发出噪音饶人清梦。农粮局在评估后将一些野鸡人道毁灭,引起公众质疑是否小题大做。当局给的回应是,鸡只很容易感染禽流感并传给人类,因此需要控制野鸡数量以防疾病发生。

红蚂蚁想,野鸡啼叫就要将他们赶紧杀绝,若是让古人知道了,定会瞠目结舌。若此事发生在古代,连“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种优美的诗句都作不出来了,因为狗吠就要被投诉,鸡鸣就要被处死,更难寻桑树踪迹。没有素材,作什么呢?

环境变了,其他也要跟着变

新加坡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显著改善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有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中央集水区、白沙红树林、乌敏岛等专门规划的野生动物保护和栖息地。

住在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和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的1000多种动物因为被高速公路分割开,政府在2013年建了武吉知马生态连道(Eco-link@BKE),让它们可以继续自由往来,让两区连接起来,同时扩大动物觅食及繁殖范围;数个自然公园也陆续开放给公众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另一方面,土地有限的新加坡为了发展,在拼命向上向下活用空间之余,不得不征用原本未开发的土地,建成组屋或大楼供人类居住使用。说句难听点的,是我们人类入侵了动物们的栖息地啊。所以在共享经济盛行的今天,我们不是更应要学会和动植物共享大自然空间吗?

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树林周边的居民,在享受更多绿意环绕的同时,是不是也多了一份义务,更要准备好如何应对这些来自大自然的不速之客呢?例如生活在野猴多出没地区的居民,更要准备好和他们共处同时避免受伤害,包括关紧门窗、食物不外露、盖紧垃圾桶、窗门加装铁花;平日在买菜多使用背包装载而不是使用塑料袋,防止被野猴抢夺等。

没有了老虎,国人被宠坏?

据说,新加坡在上世纪80年代,还罕见地有老虎在野外出没。几十年过去了,老虎消失了,人类面对的野生动物直接威胁的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不知道是不是正因为问题轻微,大家都被宠坏了,野鸡啼叫也被视为噪音遭人鄙夷,以致农粮兽医局在接获多起投诉的情况下,要出动人员捕捉消灭。

红蚂蚁不清楚本地野生动物的数量情况,但除了投诉就捕杀、转移栖息地这些方法外,有没有更符合生态圈自然规律的方法?当然网络上舆论中那些极端而又单纯的全数保留或者尽数人道毁灭的做法一定不可取,而当局能否在树立更多警示牌,展开更多公众教育的同时,和生态保育机构合作,将眼光放远些,想一些可持续的长久之策?

最近饱受诟病的地铁系统正是因为想得不够长远,过了几十年就故障频频,但地铁不好还能重修。若真把这些野生动物赶尽杀绝了,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本国健康的生态系统,也就岌岌可危了。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