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形象何来崩塌 流量至上的时代,黄明志根本不怕锒铛入狱?
争议是他发财的工具
马来西亚创作歌手黄明志卷入台湾网红谢侑芯命案事件持续延烧。
剧情目前大致进展到案件转为谋杀案调查,黄明志被马国警方扣留助查,并确定将被提控拥毒及吸毒。
命案爆发以来,许多相关讯息或无关杂讯,在媒体狂打及吃瓜群众的追剧心理下,持续抢占舆论版面。
部分观点认为,经此一役,频频踩线,以争议作品及言行爆红的黄明志总算踢到铁板,好日子即将到头,从此一蹶不振。
但讽刺的是,事态发展可能正好相反。
对黄明志这一擅长操弄阅听者情绪,走着钢丝,为流量无所不用其极的争议创作者,
充满戏剧张力的舆论热潮,搞不好才是他未来再度蹭出流量新高度的养分。
正如他过往巧妙操作各种争议宣传作品那般,讨厌他的、批评他的、质疑他的、喜欢他的、支持他的,统统都是他赚取更多流量的工具。
关键,始终在其人设是否彻底崩塌?
有句调侃现代人与人相处现象的话是这么说的:
没有道德,就不会被绑架。
套用上述句型,稍微修改一下句子:
没有人设,就不会人设崩塌。 没有形象,就不会形象破灭。
但凡听过黄明志的歌,对其言行稍有理解者,相信都不会对他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更不会以根本束缚不了他的道德准绳来看待他。
人们不会期待他是私生活检点、说话温文儒雅、是个充满睿智、品性良好的模范艺人。
形象本来就不正派,如今又何来人设崩塌?
流量不论好坏都是流量?
回顾黄明志出道以来的发展轨迹,从2007年凭一首《麻坡的华语》在马国网络大放异彩,同年改编马国国歌《Negarakuku》讽刺马国社会乱象,冲撞体制的人设,让黄明志在当时政治及言论环境还相对封闭的马国收获大批粉丝,也为他后续在整个华文世界大放异彩累积能量。
但从其后续发展却也不难看出,他找到了以争议换取流量的方程式,深谙在演算法之下,无论是负面流量或正面流量,都是能给他带来更多关注的流量。
于是,黄明志的叛逆,渐渐变成一门生意,一种行销手法,多的是为争议而争议,为冲撞而冲撞,越来越多擦边粗俗的作品,具冒犯性的种族宗教相关内容亦层出不穷。
其他名人在维基百科的争议事迹充其量只是主页的一个小栏目,黄明志的争议事迹却“值得”维基百科另开一个“黄明志相关争议”主页。
如今“相关争议”再添一笔。
若他最终因卷入命案或拥毒等刑责而锒铛入狱,不难想象,出狱后他会如何再用这起争议大发流量财。
届时写首《黑狱断肠歌》回顾牢狱生活,或把媒体和网民这段时间对他的转化成创作材料回怼,恐怕仍会有巨大流量买单,骂他的、赞他的、爱他的、恨他的……终将成为有份推他一把的助力(无论本意是否如此)。
只有把他晾在无人闻问的角落,才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但这遗憾的是,这恰好是当今网络世界中,众人最难做到的一点。
在流量为王的世界里,人们对张力十足的嗜血剧情太没抵抗力,对充斥争议的坏孩子总是太过包容,却又对脚踏实地的好人好事不感兴趣。
黄明志十多年前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说过,被人骂对他而言是好事,代表有人讨论他的作品,没人讨论,才显得可悲。
这套”笑骂由人,唯有流量是真“的模式,放在当今网络世界尤其有效,也难怪黄明志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