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繁体简体不都是同一个语文? 表面上没什么争论的课题触动不少神经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著作的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译本。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著作的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译本。(陈宇昕摄)

本是同根生

不瞒大家说,红蚂蚁9月29日看到刊登在《联合早报·交流站》的这封简短来函时,心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

繁体字和简体字不都终归是华文字吗?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咩?

细读之下,才发觉张润芳读者提出了两点质疑:

  • 看得懂繁体字的56岁以下本地人只占少数,与图书馆繁体字书籍数量是否成正比?

  • 图管局人员凭什么逻辑采购华文书籍?

截至10月10日,这封投函引起相当热烈的讨论,除了张读者10月9日的第二篇投函和国家图书馆管理局10月2日答复,还有另外六名读者致函《联合早报》发表看法。

综合其他读者的反应,支持图书馆采购繁体字书籍的读者居多,原因大致如下:

  • 能无障碍阅读繁体字的本地居民人数相当可观

  • 本地年长者以及来自港台的居民和研究者依然有阅读需求

  • 因字形不同排斥繁体字书籍,无异限制读者的知识视野

其中两名读者也指出,中国大陆独特的出版审查制度意味着某些内容和课题是禁区,繁体书籍则几乎没有来源地的官方审查,以点出繁体书籍存在的必要。

另有一名读者认为,简体字笔画较少,予人一目了然的感觉,相比繁体字压迫感没那么强烈,或能让中文水平较低的华族年轻人更愿意接触中文课外书。

如魏征对唐太宗所说的那样:“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既有缘探索华文华语这辽阔的世界,又何必将自己局限在繁体或简体中文里面?

简体字的笔画固然较少,对年轻新加坡人或初学者来说较容易掌握,但我们也不必低估他们的学习能力。本地教育界几年前提出“保底不封顶”的概念,用在华文学习上也挺合适。

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繁体字的踪迹,这家本地鸡饭餐馆的菜单虽然以简体字列出菜肴名称,店名仍沿用繁体字,两者相映成趣。
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繁体字的踪迹,这家本地鸡饭餐馆的菜单虽然以简体字列出菜肴名称,店名仍沿用繁体字,两者相映成趣。(谷歌地图)
深入阅读

况且,华文流行文化依然可以看到繁体字,如采用繁体字幕的卡拉OK视频,以及课外书,尤其是港台翻译的漫画。

说到流行文化,又难免联想起歌神张学友今年6月在澳门举办演唱会的一段小插曲。

张学友以粤语跟台下歌迷互动时,响起一声“讲普通话”的要求。对此,张学友先道歉,然后回应:“学一下,加油!”

或许我们也该以歌神这句话鼓励新加坡的年轻一代,简体字毕竟也是繁体字转化而成,只要华文有些根底,看懂繁体字应该不难。

榜鹅区域图书馆。
榜鹅区域图书馆。(联合早报)

有趣的是,张润芳读者第二次致函《联合早报·交流站》时表示,自己能自如地阅读繁体字和简体字,起初投函只是想诚恳地反映自己的观察。

她也透露,自己10月4日到访榜鹅区域图书馆,发现新书全是简体字书籍。

“这并不是我所期望的结果。新加坡的图书馆应同时提供繁体字与简体字书籍,而比例多寡可依据民众的借阅数据来决定。”

说得一点也没错,国家图书馆管理局馆藏规划与发展处长周韵娴在刊登于10月2日的回复中就说,图管局会定期根据读者的反馈、借阅趋势和社区兴趣,检讨馆藏,以确保藏书始终兼具包容性与时效性。

周韵娴也解释道,图书馆中文馆藏以简体字书籍为主,以便帮助年轻读者在开启阅读之旅时,建立起阅读华文的信心和乐趣,为成年读者提供的书籍也以简体中文为主,但仍提供繁体中文书籍,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水平和兴趣。

这个回复让人感到欣慰,因为它显示图书馆采购书籍前,显然经过一番思考,也会参考读者反馈和借阅趋势等资料,不会因为一些单方面的意见动辄改变。

图书馆若能持续从不同地区采购华文书籍,“为老少读者提供丰富的书籍,供他们阅读、学习和探索”,而不被繁体字或简体字等因素所拘囿,那便是广大新加坡读者的福分了。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