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最新打卡点! 柔佛新山以北新村城镇正在悄然活化与苏醒

靠近新山的柔佛州的多个新村城镇正在悄然自我更新。
靠近新山的柔佛州的多个新村城镇正在悄然自我更新。(作者提供 / 红蚂蚁制图)

新村迎来“新春”

今年首七个月,有超过1400万人次到访马来西亚柔佛州,其中新加坡游客占了近80%。

络绎不绝又财力雄厚的长堤旅客,即意味着巨大商机。

新柔地铁的运行在即,当大部分人的焦点都放在新山的房地产发展和零售业时,殊不知柔佛州内靠近新山的多个新村城镇,亦悄然在自我更新,让停滞的生活步态焕发生机、商机和创意,假以时日将汇集成旅游和文化资源。

笔者最近前去寻访三家年资不同、结合本地元素的餐饮业者。它们的形态包括了本地人创业以及从新加坡回流家乡创业的店家,分别是:

  1. 离新加坡最近,刚营业两个月的“蕉风茶苑”(乌鲁槽);

  2. 经营了12年的“平台咖啡·民宿”(北干那那);

  3. 疫情期间开张,营业三年的 Ruma Kupi(笨珍)。

心灵的绿洲:蕉风茶苑

“蕉风茶苑”的坐标是乌鲁槽新村大路152号。著名的天灵殿就在附近,后面紧邻由传统木屋保留原汁原味的民宿。

乌鲁槽是一个距离新山约30多公里的小型乡镇,由依斯干达公主城市政厅管辖,与笨珍县的北干那那相邻,位于古来、笨珍和新山三县边界之间,人口大约1000人,以华族和马来族为主。

当乌鲁槽新村越来多人离开去外地发展,华族人口越来越少及老化,村庄越来越零落冷清,外劳的步伐就越来频密,甚至逐渐占据原有的商铺和房屋。一场改变人口面貌和比列的换血工程在默默展开,连那么小的乌鲁槽都无法幸免。

村子越是冷清,生于斯长于斯的钟永胜(62岁)内心越为炙热,思索如何为沉寂的村庄注入生气。

身为工程承包商,他花费半年工余时间将村内一间位于大路边,荒弃多时的老屋改装为餐厅。

工程实践资源回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钟永胜表示任何工程都会产生许多废料,与其弃之便萌生再利用的念头,同时也实现设立餐厅的愿望。

餐厅保持乡村木屋的基本结构,在左侧外墙以回收竹片包装,构成竹林的闲适氛围。

屋外的景观设计也在原来的树木、芭蕉树和花卉的衬托下显得郁郁葱葱,并增加人造小水池的水声潺潺,以及户外凉亭的造景。

总之,乡村房舍一切以保持原貌为宗旨,内部则拆掉房间墙壁,重新规划用途,增添干湿厨房、售卖部和用餐部。

钟永胜说:

我们除了善用回收古老家具,也请员工亲手钉制桌椅,充分利用建筑材料。”

餐厅主人因缘际会认识一群新加坡和世界各地的文友,包括作家、书法家和摄影家,他们为之取名“蕉风茶苑”。除了慷慨捐赠大型墨宝、诗作,他们也捐赠大型的名人摄影作品、文学作品和摄影集,茶苑焕发诗意和书卷气。

餐厅今年六月投入营业,连网站和脸书页面都还没设立;善于烹饪的钟永胜聘请厨师,每天仅提供早午餐。菜单不定时更换,他戏称是乡村的Omakase(源自日式由厨师叫板“交給你了”的无菜单饮食)。

蕉风茶苑是本地人活化乡村的具象表现,我们通过乡村美食保留浓厚的温暖乡情,也希望藉此重寻渐渐失去的人情味。传统新村的面貌不断改变,我希望串联起更多的有心人珍惜乡村的独特氛围、温度和资源,也希望鼓励年轻人开发新的平台和可能性。”

不躺平的平台:平台咖啡·民宿

距离乌鲁槽五分钟车程外的北干那那,住了一对文青味爆棚的夫妻,约莫40出头。12年前,来自北马关丹的“阿良”与“阿萍”(李志良和许惠萍)在阿萍家乡开设“平台咖啡·民宿”。

“阿良”与“阿萍”(李志良和许惠萍)在阿萍家乡开设 “平台咖啡·民宿”。
“阿良”与“阿萍”(李志良和许惠萍)在阿萍家乡开设 “平台咖啡·民宿”。(作者提供)

许惠萍原来念酒店管理,在新加坡工作多年,2013年看中老同学的木板老家,毅然决定和丈夫在家乡创业。他们以身体力行告别大城市、快节奏,倡导慢生活,实践在地创业和生活。

房子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动,犹如走入上世纪60-70年代的老家一样,这里经营咖啡馆、民宿和陶土工作室。

老旧房子留住记忆的余温,墙壁屋瓦毫不掩饰岁月赐予的斑驳痕迹,你一定不会错过客厅墙壁上北干那那的大型手绘地图。

平台咖啡·民宿客厅有一面地图墙。
平台咖啡·民宿客厅有一面地图墙。(作者提供)

前屋主留下的传统实木家具也成为书架,散漫的摆满各类书籍和陶艺作品,每日每夜,咖啡香、书香和阿良的贝斯吉他音乐氤氲交汇成独特的人文景致。

那一刻,你会放慢脚步,静心聆听,就能听到午后敲击屋瓦的雨声,夜晚从树丛发出的蝉声,呼吸别样的怡然空气。

慢活。
慢活。(作者提供)

阿良受访时说:

12年晃眼而过,其实我们一直‘Go with the flow’,也就是顺其自然的走自己的路。目前客人大约25-30%是北干那那人,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看节目介绍,大部分客人是外地人,也包括新加坡人。”

他深信将来新柔捷运运营后,预料有更多的新加坡人会前来寻找新的景点,地理非但不是距离,连本地异族都会来光顾平台,真的体现马来西亚精神。

传承的使命:Ruma Kupi

有时传承也是一种天降其身的使命。

位于笨珍县龟咯路63A号(Jalan Kukup)的Ruma Kupi 餐厅于2022年开张,集结两代人的收藏结晶。

今年63岁的父亲亚都拉·巴苏基是一名退休教师,他从小爱收藏旧物,第一件收藏品竟然是先父留下的华人咖啡店的石头桌面。藏品在一次大火中被烧毁,他疼惜莫名,从此走上收藏和抢救文物的道路。

63岁的亚都拉·巴苏基与31岁的女儿艾迪拉。
63岁的亚都拉·巴苏基与31岁的女儿艾迪拉。(作者提供)

他告诉马国媒体:

从那时起,我一直对收集旧物品感兴趣,现在已经超过了10,000种类型,价值达到数十万令吉。”

今年31岁的女儿艾迪拉原本是一名空姐,开设餐厅原是她起意。她同时希望能与公众分享父亲的收藏品,这得到父亲认可并共同开设餐厅。

笔者8月中旬第一次莅临餐厅,餐厅其实更像一个私人古董收藏馆,占据两间房子的面积,让人们在厚重的历史感中用餐,缅怀旧日时光。

令华人汗颜的是,亚都拉·巴苏基回收使用许多华族大型商号匾额,巧妙来用作餐厅桌面。

想象在豪迈书法笔迹上饮用笔者最爱的Bandung(玫瑰露加奶)饮料是一件蛮有文艺范儿的事吧! 如果没有他的收藏,很多匾额都可能毫无悬念被扔进垃圾桶。

餐厅大门前摆放供人摄影的三轮车和脚踏车。前厅售卖童年的传统玩具和咖啡豆。

餐厅提供价格亲民和美味的马来餐,例如与苏丹有密切关系的著名”柔佛叻沙”(必须用意大利面才算正宗,Laksa Johor 念 lak-sir 而不是念 lak-sa)和长米羊肉饭。除了充满童趣之外,丰富的收藏品也令人惊叹。

笔者随便一抓就看到1923年新柔长堤开幕时的百年珍贵黑白照片,而父亲本身则表示他最得意的是完整收藏可口可乐饮料的周边产品。他也鲜少售卖珍稀的收藏品,从来没想过从中牟利,即使他可以那么做。

笔者到餐厅那天下午,人不多,于是好奇地问老板是什么人?回复的是一名女职员,回家查阅马来报章才看到她就是艾迪拉,她谦虚地把功劳都让给父亲。

根据餐厅的社媒账号,短短三年,生意已经上轨道,一些自媒体人也分享周末和早餐时间特别多人,还需要订位。它不止吸引马来人、连华人和印度人都是座上客。

当然,那天她父亲不在,即使有一天他真的离开这个世界,他留下的珍贵宝藏已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剪影,将足够厚重的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

结语:保留比失去的多

马来西亚的城乡差距一直是它最迷人的地方,乡村不急着发展,城市不着急扩张,半个小时车程可以从堵车和喧嚣城市回到可嗅吸到草木芬芳的泥泞土路。有时房子一住半辈子,甚至一辈子,所有的记忆都妥妥的在地保留、封存。

对于生活高压高速的新加坡人,一越过长堤,都能感到亟需的松弛感和放松心情,人的笑容也多些。彼岸没有新加坡那么讲究光鲜亮丽、忠于效率和快节奏,一些新加坡人还能在马来西亚找到曾经拥有的年代感。

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马来西亚也紧紧加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看似“很像新加坡”的食肆,以吸引新加坡客户群。

纵观上述三家餐饮业者的风格,最理想就是不迎合任何人,忠于原貌,保留本土风味、乡村淳朴、真实和温情的一面,同时适度商业化到得以生存。

这就是留给岁月和我们最好的礼物。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