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新加坡打工族竟有六成是月光族 但不是为了应付生活所需
主要是年轻人和中等收入者
新加坡一向被外界誉为“全民高储蓄率”的典范。
不过,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日前引述人力资源服务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ADP)的最新调查指出,有六成新加坡人正过着“月光族”生活。
报道称,新加坡长期以来以理财谨慎和高储蓄率著称,但这一名声正面临考验,越来越多人宁愿在生活方式上大手大脚花费,而非为未来的突发情况未雨绸缪。
这是ADP首次在调查中纳入“月光族”这一特定指标。2024年的调查覆盖六大洲34个市场,收集了近3万8000名受访者的反馈,每个市场均抽样约1000名在职成年人。
新加坡打工仔有60%是“月光族”,明显高于印度尼西亚(54%)、泰国(52%)、中国(31%)、台湾(30%)、日本(29%)和韩国(18%)等地区,也高于亚太地区48%的平均水平。
令人担忧的是,新加坡月光族主要来自年轻人和中等收入者。
比起存钱,年轻人更想活在当下
辉立资本(PhillipCapital)财富管理顾问Joshua Lim告诉CNBC,他观察到,新加坡人的消费越来越具有“追求象征性”的特征。
“奢侈品在这里很受欢迎,奔驰就是最畅销品牌之一,人们在追求特定的形象和生活方式。”
31岁的新加坡人Jovan Yeo在一家数字银行服务公司工作,他说:
“每到月末领到工资,我会用来付信用卡账单、给父母的生活费、保险和投资。如果不出去花钱,我当然可以多存一些,但我也想好好享受生活,体验人生!”
Jovan表示明白储蓄的重要性,但他指出,在新加坡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的同时,若还要维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很难多存钱。
Joshua Lim也指出,人们之所以成为不太爱储蓄的月光族,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正在花“未来钱”。
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简称BNPL)近年越来越受新加坡人欢迎,特别是年轻人。
2021年,先买后付的交易额约为4.4亿元,比2020年翻了4倍。事实上,新加坡25岁及以上的人群占先买后付用户总数的85%以上,并贡献了超过90%的先买后付交易总额。
研究公司IDC预计,新加坡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先买后付占比,将从2023年的4%上升至2028年的6%。
Joshua认为,这一变化反映了新加坡离“负债社会”不远了,即即时满足和生活方式展示优先于长期理财谨慎,与较早期的新加坡人形成对比。
他还提到,他的客户中,过着“月光族”生活的主要是中等收入群体,占60%至70%;高收入群体占20%,低收入群体占比最少,仅10%。
网络理财漫画“The Woke Salaryman”(觉醒工薪族)联合创办人何瑞明也指出,当代消费主义比以往更根深蒂固,这让储蓄变得更困难。
他说:
“这一代人从小就接触到更多的营销,因此购买欲更强,也与更多人进行比较。”
34岁的Joyce Ang坦言,在储蓄这件事上,她并不像父母那一代那样感到迫切。
“我觉得花钱没关系,因为我还没伴侣,也和父母同住,不用操心买房子。我暂时并不急需要用一大笔钱。”
与父母那一代相比,她认为年轻一代的优先事项已经发生变化:
“在我父母的年代,他们储蓄是为了养育孩子。但如今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孩子……所以我们不一定需要像他们那样省吃俭用。”
Joyce的实得薪水只有约为3800新元。
Joyce说:
“存钱并不难。我既然能拨出一部分津贴给父母,那如果想存钱,也可以再划出一部分。 不过,我觉得现阶段还没这个必要。”
生活成本上涨比工资上涨快,要怎么存钱?
其实,新加坡人的储蓄习惯早在疫情后就开始出现松动。
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个人储蓄率为37.2%,但到2024 年第三季已下降至 32%。虽然宏观的储蓄率和个人的储蓄状况不能完全划上等号,但两者走势相呼应,折射出越来越多新加坡人难以存下钱的现实。
此外,华侨银行(OCBC)在 2024 年底发布的最新财务健康报告显示,20多岁的年轻新加坡人相比其他年龄组,更容易为了“跟上潮流”而进行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消费。同时,与2023年相比,20至50岁的新加坡人开始为退休进行理财规划的人数反而有所减少。
马来亚银行经济师李顺荣向CNBC解释说,
一些宏观经济因素客观上使得新加坡居民储蓄变得更困难。尽管近期通胀已降至四年来的新低,但根据多项调查,新加坡仍然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主要源于住房昂贵和进口成本高等结构性因素。
根据Numbeo数据,截至2025年年中,新加坡的生活成本指数为85.3,在全球排名第五,并位居本区域首位,这一数值同比上涨了11%。
Numbeo是一个由用户提供有关全球城市数据的数据库,其生活成本指数涵盖杂货、公共事业费用、交通票价等多项指标。
李顺荣说:“冠病疫情后消费价格通胀期间,生活开销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增长。这意味着,一般的打工仔的购买力自疫情以来每年平均略有下降,之前则是稳步增长。”
中等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长率从2014年至2019年的3.8%,放缓至2019年至2024年的每年0.7%。对于第20个百分位的收入者来说,同期他们的实际收入增长率从4.4%下降到1.2%。
人力部今年5月也给国人打了支预防针,说尽管实际薪水增长在2024年有所回升,但预计受关税相关影响,尤其是对依赖贸易的行业如批发贸易和制造业的冲击,2025年的工资增长将有所放缓。
李顺荣也指出,住房成本进一步加大了居民的财务压力。根据建屋局的数据,2024年新加坡转售组屋价格上涨9.7%,增幅高于2023年的4.9%。
“新加坡土地、空间和自然资源有限,这导致房价高企、汽车价格昂贵,同时高度依赖进口食品。由于依赖进口,本地通胀与全球通胀紧密相关,而全球通胀高企主要源于疫情引发的商品需求增加、劳动力短缺以及供应链受阻等因素。”
讲了这么多,蚁粉应该明白,我们还是要认真存钱的,不能当月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