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族群体51岁至终老平均医疗费用9万7000新元 你攒够了吗?
或可帮国家节省6亿7000新元医疗费
医学界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未来30年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新加坡的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人士的健康发展及医疗支出,会产生哪些影响。
该研究模拟了51岁及以上人群可能经历的各种疾病轨迹,包括慢性病、共病症(即同时患有两种或以上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和心脏病)、肥胖和残疾等。
医疗费用则涵盖了初级护理和住院相关的医疗服务成本,同时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
研究还考虑到这群人将会加入卫生部推行的“健康SG计划”(Healthier SG)中四项长期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包括改善血压管理、增加运动、减少钠摄入以及综合采用三种策略,并对2020年至2050年的情况进行了预测。
其结果显示,慢性病、共病、肥胖和残疾的患病率将持续上升,且存在明显的族群差异。
研究也发现,新加坡的印度族群医疗费用最高:51岁至终老的医疗支出约为9万3900美元(约12万零564新元),主要是因为该族群慢性疾病较为普遍。
其次为华族,平均医疗支出约为7万5700美元(约9万7206新元)。
马来族群的医疗费用最低,约为7万美元(约8万9894新元),但这主要是因为该族群预期寿命较短,因此终身医疗支出相对较低。
截至2021年,新加坡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84.3岁、79.4岁和81.3岁,与这份研究所引用的数据相符。
在1965至2009年期间,马来族群的平均寿命比华族少5年。其死亡率差异由多种因素造成,例如少数族群中与生活方式相关的风险因素和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更高。根据新加坡的一项全国性调查,马来族的吸烟率较高,而且糖尿病在马来族和印度族中更为常见。
钱从哪里来?
这笔账单并非由国人全额自付。别忘了,我们有多重医疗保障。
政府津贴(Subsidies):由政府直接提供医疗费用补贴,降低患者的自付金额;
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全民医疗保险计划,帮助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在公共医院接受津贴治疗时,负担得起基本费用;
保健储蓄(MediSave):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强制医疗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的医疗支出;
保健基金(MediFund):由政府设立的医疗援助基金,作为“最后保障”,资助那些经济困难且无法负担医疗费用的患者。
该研究也发现,如果新加坡人能够在生活方式上做出持续且长期的改变,到了2050年,国家将可节省高达 6亿7000新元的医疗费用。
不过,医疗成本的节省主要源于人们在变老过程中,慢性健康问题(如高血压)没有出现显著恶化,而并非因为生活方式干预带来了广泛的健康改善或显著寿命的延长。
只有一小部分人,约占老年人口的3%至7%会在慢性病状况上有所改善而延长寿命,生活的无残疾年限也相应增多。
这份研究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属下的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所作出的预测,其研究结果刊登在7月的《自然衰老》(Nature Aging)医学期刊。
率领这项研究的助理教授陈惠君告诉《海峡时报》,研究更清晰地呈现了生活方式干预如何影响新加坡人的长期健康与医疗支出,但并不会显著延长寿命。
她指出,如果你有关注全国人口健康调查,其实并没有看到像高血压和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减少,尽管在过去10年里,保健促进局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例如推出“全国健步大挑战”等计划。
她指出,政府现在正在考虑让老年人做更多的肌肉强化锻炼,而不是计算步数。
各种族的慢性病、共病、肥胖和残疾的患病率情况
上述研究于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招募了共计1万4465名年龄介于21岁至94岁的参与者,并于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其进行了随访。参与者中,华族占47%,马来族占26%,印度族占27%。
研究预测,随着人群老龄化,2020年至2050年间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将会上升。
总体来看,糖尿病的患病率预计将增加4.2%。
到2050年,华族的糖尿病患病率预计最低(11.3%),且增幅最小。虽然马来族(39%)和印度族(41.3%)的糖尿病患病率都较高,但马来族的增长趋势更为陡峭,自2020年的23.1%增长至39%。
高血压患病率将增加约4.5%。到2050年,马来族和印度族的高血压患病率预计相近(58%),远高于华族(35.5%)。
心脏病的总体患病率预计略有上升。
华族(5.88%)和马来族(8.62%)的比例都在10%以下,但印度族却预计高达22.7%,是其他族群的一倍以上。
中风患病率预计也会略微上升,各族群差异不大。
到了2050 年,51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预计有一半会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华族的共病率预计最低(43.2%),马来族和印度族的共病率则预计会超过70%。
残疾的患病率也将随着人群老龄化而上升。
无法维持自己独立完成日常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简称ADL,如进食、沐浴、更衣和整理仪容所需的行走能力)的残疾患病率在未来30年几乎会翻倍。马来族和印度族的增长趋势相似。到了2050年,马来族的ADL残疾患病率预计为14%,是华族(5.84%)的一倍以上。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简称IADL,如与人沟通、居家整理、金钱管理和社交活动等)的残疾患病率同样预计会上升。到了2050 年,马来族的IADL残疾患病率预计最高,为37.8%,其次是印度族(33.7%)和华族(23.4%)。
不过该研究也指出,若能在更年轻时就开始改变生活方式,将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大益处,因为将有更多机会延缓或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
所以,赶快为自己的健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