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摔跤巨星浩克·霍根逝世 回顾擂台巨人毁誉参半的一生

充满争议的摔跤传奇浩克·霍根因心脏骤停不幸离世。(互联网)
充满争议的摔跤传奇浩克·霍根因心脏骤停不幸离世。(互联网)

曾经的美国文化符号

美国摔跤传奇浩克·霍根(Hulk Hogan,原名Terry Bollea)于美国时间周四(24日)离世,享年71岁。

这一噩耗,将红蚂蚁的思绪,拉回到二十多年前。

2002年的某个夜晚,红蚂蚁在电视机前注视着一场世界职业摔跤(WWF——WWE的前身,以下为行文方便,统称WWE)的世纪大战。

英雄迟暮的浩克·霍根,对战如日中天的摔跤巨星巨石强森(The Rock)。

记忆清晰如昔,当年还是小学生的红蚂蚁无法理解,按照剧情,巨石强森是正派,浩克·霍根是反派,后者却获得了满场欢呼,甚至远比巨石强森响亮许多。

总是和红蚂蚁一起收看摔跤节目的爸爸却是如数家珍,口沫横飞说起了这位沙场老将在80年代的丰功伟业。

再长大一些才知道,当年的现场观众,或许都抱着一种怀旧情怀,为他们曾经的摔跤英雄喝彩。 即使按照剧情,他本该被嘘声淹没,但人们对廉颇老矣的浩克·霍根的执迷,却超脱出了剧本。

像红蚂蚁这样的90后,认识的是2002年以后,浩克·霍根重返擂台的第二春。

其他更资深的摔跤迷,则有幸见证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浩克狂热”(Hulkamania)。

这也让浩克·霍根横跨至少两个世代,经由其个人魅力掀起的摔跤热潮,更是许多父子的共同纽带。父亲离世后,尽管已不再收看摔跤节目多年,红蚂蚁还是会不时怀念起小时候父子俩守在电视机前的炽热眼神。

翻看本地的中英文新闻平台,也可发现不少人追悼这位童年或年轻时曾追捧过的摔跤巨星。

更有甚者,在那个电视作为主要娱乐的年代,不论是否是摔跤迷,或多或少一定听过这号人物。

2002年巨石强森(左)和浩克·霍根(右)的世纪大战,仍为许多摔跤迷津津乐道。(互联网)
2002年巨石强森(左)和浩克·霍根(右)的世纪大战,仍为许多摔跤迷津津乐道。(互联网)

带领WWE迈向主流娱乐的标杆人物

1984年,浩克·霍根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体育馆击败“钢铁酋长”(The Iron Sheik)的一场赛事,成为WWE发展的分水岭,原本只属于小众娱乐的WWE正式迈向主流,吸引全球数百万观众。

除了美国本土,WWE也随着美国娱乐文化的对外传播,走入了许多亚洲家庭。

在新山成长的红蚂蚁还记得,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期,新加坡电视台第五波道(新传媒5频道前身)会定期播放WWE节目,就连当时节目内容相对枯燥的马国电视台,也会在固定时段播放相关节目。 相信也有不少人的童年,曾经无视“别在家中尝试”(Please, don’t try this at home)的警语,和兄弟姐妹、朋友同学在住家及学校,模仿起电视上的摔跤招式。

浩克·霍根的影响力,更跨出擂台,成为80、90年代流行文化的重要一环。

美国有家媒体如此形容,年轻一代若无法理解其当年的影响,那可以试着想象,浩克·霍根就是当年的流行天后泰勒丝,只不过他的表演方式是在擂台上碾压对手。

浩克·霍根在80年代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互联网)
浩克·霍根在80年代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互联网)

场外争议不断

然而,浩克·霍根在擂台上的正派形象,并未复制到场外。

围绕其私德的争议屡见不鲜。但真正让其名声断崖式下坠的,是2015年因种族歧视言论的引发的风波。

这一度导致他失去WWE名人堂资格。后来,他坚称自己已深刻反省,并获得部分黑人摔跤手的力挺,最终得以在2018年重返名人堂。

但这段黑历史,并未从此被人遗忘。

浩克·霍根逝世消息传出后,在X平台等社交媒体上,不难发现,不少网民仍对他当年歧视黑人的言论耿耿于怀。

去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浩克·霍根为后来成为总统的特朗普站台。

他在台上做出撕毁上衣的招牌动作,点燃了在场共和党及“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支持者的高昂情绪。

但这也让浩克·霍根的争议事迹再添一笔,更间接导致他生前最后一次在WWE的出场,留下永远的遗憾。

今年1月,浩克·霍根在加州洛杉矶举办的一场WWE例行赛担任特别嘉宾,虽贵为摔跤界传奇,观众席却响起此起彼落的嘘声。

或许是他当时带着自家品牌啤酒打广告,或许是他过往争议言行付出的代价,但更多人猜测,浩克·霍根为特朗普站台之举,使不少WWE观众,尤其是来自进步州属加州的观众彻底反感。

共和党代表大会的满堂喝彩,和加州洛杉矶WWE赛事的满场嘘声,形成鲜明对比,也是浩克·霍根一生毁誉参半的缩影。

他对职业摔跤的贡献毋庸置疑,但个人争议言行,却注定让其形象蒙上阴影。

浩克·霍根在共和党代表大会上重演撕衣服的经典一幕。(路透社)
浩克·霍根在共和党代表大会上重演撕衣服的经典一幕。(路透社)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80年代所塑造的人设,放到当今社会,或许也未必仍符合时宜。

上世纪80年代,世界局势风起云涌,中东紧张局势方兴未艾、美苏争霸如火如荼。

浩克·霍根在擂台上的人设——白人、肌肉发达,狂热爱国,成为美国人的一种精神投射。

WWE也充分利用这股民族情绪,在许多故事情节上把浩克·霍根塑造成对抗异国反派的美国英雄。

他挥舞着美国国旗出场,出场曲就叫“真正的美国人”(Real American),然后按照剧本,把异国人设的对手暴揍一顿,带出邪不胜正的爱国叙事。

在擂台上高举美国国旗的浩克·霍根。(互联网)
在擂台上高举美国国旗的浩克·霍根。(互联网)

尽管只是剧情需要,但浩克·霍根在擂台外却似乎也热衷于将这套被过度简化的爱国价值观付诸实践。

随着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兴起,右倾的民族主义包装,注定使浩克·霍根难以逃避来自光谱另一端的批评。

特朗普为首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挤入美国政治主流后,渴望美国重返荣光的民众情绪,让浩克·霍根那套80年代的爱国人设重新找到了舞台。

但与此同时,回到摔跤擂台,浩克·霍根纵使战绩彪炳,却遭受了排山倒海的嫌恶。

浩克·霍根的毁誉参半,正好折射出当今美国社会严重的撕裂。

他的一生是瑕不掩瑜,还是晚节不保,恐怕也无法明确地盖棺论定。

但逝者已矣,相信对不少摔跤迷而言,单纯的悼念,胜过千言万语。

就像这位网民模仿浩克·霍根口吻的追悼之词:

“兄弟,让我告诉你……我们会想念你的。”

足矣。

深入阅读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