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麻醉剂加上电子烟 “丧尸烟弹”远比其名字可怕

当局持续展开执法,取缔在本地贩售的“丧尸烟弹”电子烟。(海峡时报)
当局持续展开执法,取缔在本地贩售的“丧尸烟弹”电子烟。(海峡时报)

“飘”一下命都没了

你一定曾经在新加坡看过有人吸电子烟。

尽管本地早在2018年便禁止使用电子烟,但近年来,本地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吸电子烟的情况,却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如今,电子烟泛滥的问题还未解决,夹带毒品成分的电子烟又悄然蔓延,侵蚀本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这种夹带毒品成份的电子烟俗称“丧尸烟弹”(Kpod,不是韩流的Kpop),有时也被称为“太空油”,马国称之为“飘飘”。

根据新加坡卫生科学局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30日这半年内,当局已侦测到28起“丧尸烟弹”相关案件,较去年全年的10起暴增近2倍。

这还都只是当局有侦测到的案件,社会上有接触“丧尸烟弹”的个案,恐怕远多于此。

自“丧尸烟弹”出现以来,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地,皆有不少因滥用“丧尸烟弹”而发生的悲剧。

近日,一名本地父亲向本地媒体讲述,其19岁女儿因吸食“丧尸烟弹”,走路摇摇晃晃,最终不幸坠楼。

早前,也有一位本地母亲哭诉,27岁儿子因吸“丧尸烟弹”而行为异常,犹如“行尸走肉”,情绪失控时还向她施暴,掐脖子、抓头撞墙。

此外,还有一些青少年的父母指出,他们的孩子在吸食“丧尸烟弹”后出现了自残行为。

去年,马国社媒流传一名年轻女子疑似吸食“丧尸烟弹”,全身像丧尸般抽搐,神志不清倒地的骇人视频,更让外界见识到,吸食“丧尸烟弹”的后果竟恐怖如斯。

台湾去年则发生一名男子吸食“丧尸烟弹”后开车上路,结果因一时飘然,撞死一名正在执勤警员的悲剧。

种种骇人听闻的个案令人忧心,若放任“丧尸烟弹”泛滥,是否将导致更多误以为“丧尸烟弹”只是普通电子烟的民众深受其害?

以下片段为四名少年近日深夜在榜鹅一带疑似吸食“丧尸烟弹”后,呈现“行尸走肉”的怪异行径。

Loading embed...

什么是丧尸烟弹?

“丧尸烟弹”泛指一种学名为依托咪酯(Etomidate)的麻醉剂,在我国毒药法令(Poisons Act)下被列为毒品,必须在医疗监督下才能使用。

使用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混乱、昏迷及肌肉痉挛等症状,甚至可能造成呼吸衰竭乃至死亡。

由于“丧尸烟弹”通常和电子烟搭配服用,一旦与尼古丁结合,会导致更严重的成瘾性。

由于依托咪酯在医疗上被用作麻醉剂,导致许多吸食者对其危害存在误解,以为它对健康没有太大风险。

但事实正好相反,依托咪酯在无医疗监督下,存在过量使用的风险,有可能立即出现生命危险。

除了依托咪酯,如今本地市面上也出现了含有克他命(Ketamine)的电子烟,甚至还有夹带冰毒和大麻成分的电子烟。

这类夹带毒品成份的电子烟之所以危险,在于它们比海洛英等“硬性毒品”(hard drugs)更容易获取,法律上也存在模糊地带,更难监管。

电子烟混入毒品,导致使用者容易轻忽“丧尸烟弹”等有害成份可能带来的风险。(联合早报)
电子烟混入毒品,导致使用者容易轻忽“丧尸烟弹”等有害成份可能带来的风险。(联合早报)

蓬勃的地下市场

目前,大部分在新加坡起获的电子烟来自马国。而根据马国卫生部透露,当局在2023年和2024年查获的电子烟中有65.6%含有受管控药物。

这意味着,从马国走私进新加坡的电子烟,或有相当比例含有毒品成份。

新加坡移民局上周二(8日)在大士关卡就拦截到了一辆试图走私至少6万支电子烟及配件的马国罗厘。

由于“地利之便”,新加坡有不少黑市电子烟是从马国走私而来。(移民与关卡局)
由于“地利之便”,新加坡有不少黑市电子烟是从马国走私而来。(移民与关卡局)

电子烟虽在新加坡属于违禁品,但在通讯软体Telegram等管道的推波助澜下,要在新加坡通过地下市场取得电子烟并非难事。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这些电子烟来自黑市,制造商来源不明,里头若含有“丧尸烟弹”等成瘾性物质,使用者也根本无从知晓,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毒瘾。

针对本地电子烟及“丧尸烟弹”泛滥程度恶化的趋势,新加坡卫生部及内政部表示,政府正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控制电子烟问题,包括加强现有法律。

此外,当局也将加强监管,打击进口、销售、分销、持有、使用或购买电子烟的违法者。

《海峡时报》亦报道,本地公共医疗机构已收到卫生部及卫生科学局发出的通告,必须记录所有疑似或确诊与“丧尸烟弹”有关的电子烟案例,医疗人员也应劝导患者交出电子烟,并考虑将患者送去采集尿液样本进行检测。

卫生部与卫生科学局将通过向医疗机构求诊的个案,研究吸食“丧尸烟弹”的危害性及成瘾性。

一系列举措,显示当局已开始更严肃看待掺有“丧尸烟弹”带来的问题。希望这个“烟弹”化为“烟雾弹”,不会进一步演变成更严重的公共健康危机。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