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国封城有没有效? 这个实用工具带你看各疫区人流增减

更新:
2020年04月04日 00:27
锁国封城有没有效? 这个实用工具带你看各疫区人流增减
死亡人数居全球之冠的意大利街上几乎空无一人。(路透社)

宅在家的人变多了

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暴发以来,许多国家陆续推出不同程度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以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措施有没有成效,人们有没有遵照规定乖乖待在家,是各国公共卫生官员在拟定和执行相关措施后,最想知道的答案。

互联网巨擘谷歌(Google)近日发布的《社区人员流动报告》(Community Mobility Report)便透过科技的便利解决了这道难题。

透过收集智能手机用户的数据,《社区人员流动报告》整理出各国民众在疫情期间前往商店、公园或工作场所等地点的频率。

这份涵盖131个国家的报告目前已向公众开放,谷歌表示相关数据可有效协助各国公共卫生官员制订防疫措施。

红蚂蚁爬梳了一下部分国家的人员流动报告,发现各国防疫措施的松紧程度都很确实地反应在相关数据上。

在分析各国现况之前,先简单解释一下谷歌的计算方式。

谷歌将人们常去的地点分为六大块:

  1. 零售、娱乐:餐厅、酒吧、购物商场、电影院、图书馆和主题公园等休闲场所;
  2. 杂货、药房:售卖生活必需品的超市和药局;
  3. 公园、广场:户外场所如国家公园、海滩、码头等;
  4. 交通枢纽:巴士和地铁转换站;
  5. 办公场所:上班的地方;
  6. 住宅

报告以疫情尚未开始全面恶化的2020年1月3日至2月6日为对照组,以该段时期每周星期一至星期日的中位数作为测量的基准(baseline)。

举例来说,今天是周五(4月3日),本日数据对应的就是1月3日至2月6日(共5周)期间所有星期五相关数据的中位数。

以相关中位数为基准,就能得出4月3日在上述六大场域的人员流动数据是增加还是减少。

由于报告产出需要2至3天的时间,目前各国的最新资料都是3月29日(星期日)的数据,因此比较的基准即是1月3日至2月6日期间的5个星期日的中位数。

以下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数据:

20200403 table.png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从3月中开始在小贩中心、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实行”保持社交距离“的相关措施。这项举措从3月27日起进一步衍生为更严格的社交安全距离措施。

同时,本地所有酒吧和娱乐场所(夜店、电影院、卡拉OK等)也在3月26日晚上11点59分起关闭至4月30日。

20200403-boatquay bars.jpg
新加坡驳船码头附近的酒吧一条街一片萧条。(张丽苹摄)

根据谷歌提供的数据,交通枢纽的人员流动比率下降最多,一共减少了40%,其次是零售和娱乐场所,人流减少了28%。

人力部虽然鼓励公司企业尽可能让员工居家办公,但前往公司工作的人流只下滑了15%,可见多数公司的营运性质并不适合居家工作。

在本地民众因为疫情而减少出门的情况下,待在住家的人流增加了15%。在贩售生活必需品和药物的”杂货、药局“部分,人流仅下滑6%。

随着政府今日(3日)宣布,从4月7日至5月4日实施进一步收紧的防疫措施,各大地点的人流量预计将进一步下滑。

政府宣布的相关措施包括关闭非必要服务的工作场所、各级学校关闭改为网上教学、以及要求国人除了购买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以外,应避免出门。

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

新加坡实施被称为“断路器”(circuit breaker)的严格防疫措施后,数据究竟会下滑到什么程度,邻国马来西亚的数据或许值得我们参考。

马国从3月18日开始实行行动管制令,措施内容和新加坡相似。其零售、娱乐场所的人流量比疫情恶化前减少了81%;户外的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人流减少68%;交通枢纽下跌幅度最大,达83%。

此外,在关闭非必要服务工作场所的举措下,办公场所的人流也减少超过一半(52%)。

马国售卖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场所如巴刹和超市以缩短营业时间的方式持续运营,但由于当局规定每一户家庭只能有一人作为”代表“前去购物,同时要求民众多买几天的份量以减少出门次数,”杂货、药局“的人流也下降了58%。

被政府呼吁乖乖待在家的马国人也让”住宅“的人流增加了31%。

20200403 malaysia.jpg
马国限制民众只有在购买必需品和食物的情况下才能出门。(法新社)

至于另一个疫情颇让人担忧的邻国印尼,虽然当地政府仍未宣布封城等强力防疫措施,但其“零售、娱乐”(减少47%)、“公园、广场”(减少52%)和”交通枢纽“(减少54%)的人流都已减少一半左右,显示民众已开始对疫情产生警觉。

重疫区美国和意大利

美国确诊病例人数已超过23万,是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同时有将近6000人因冠病而死亡。

然而,从谷歌提供的人员流动报告来看,由于没有在全国范围实施封城等激进措施,美国整体的社区人流量的减少幅度并不如其他已经实施不同程度封城措施的国家。

其中,“零售、娱乐”(减少47%)、“交通枢纽”(51%)的人流下滑最多,但以户外场所为主的“公园、广场”人流则仅减少19%。

无论如何,在全美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人流减少的幅度高于全国平均。纽约的“零售、娱乐”和“交通枢纽”的人流分别减少62%和68%,“公园、广场”人流减少的幅度也接近一半(47%)。

20200403 new york.jpg
纽约是全美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法新社)

在确诊数将近12万,超过1万3000人丧生,累计死亡病例数居全球之冠的意大利,相关数据显示意大利政府在3月10日宣布全国封城后,封城措施对限制人流的成效显著。

在全面封城令下,意大利“零售、娱乐”和“公园、广场”的人流都下滑九成或以上,“杂货、药局”和“交通枢纽”人流的下滑比率也超过八成。办公场所则减少六成。

自动自发的香港

香港和新加坡以及台湾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是全球公卫专家口中的模范生。

事实上,香港特区政府于疫情在中国大陆暴发初期,因坚持不封关而曾在当地引起巨大争议,但香港疫情并未因此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

部分专家指出这是由于2003年沙斯病毒的悲惨回忆仍历历在目,许多香港人很早就开始自发性佩戴口罩,以及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从谷歌的社区人流报告来看,香港在港府先前没有推行较强力防疫措施的情况下,除了售卖民生用品和药物的“杂货、药局”人流下跌幅度较少(减少7%),香港人已开始大量减少前往“零售、休闲”(减少35%)、“公园、广场”(减少43%)及公共交通枢纽(减少45%)。

香港居家办公的比例也比其他没有实行封城或其他强力措施的地区来得高,其“办公场所”的人流量过去减少了24%。

港府于3月28日开始在餐厅实施每桌最多坐四人及各桌间保持1.5公尺距离的新措施,同时也宣布从今日起关闭酒吧等提供酒类产品的场所,香港各地人流预计会进一步下滑。

20200403 hong kong.JPG
香港市民自发性戴上口罩。(路透社)

雨过天晴的韩国和老神在在的台湾

在全球各地人流几乎都下滑的情况下,韩国和台湾是逆向而行的特例。

韩国疫情于2月下旬突然急速恶化,但随着该国采取加大检测冠病的措施,其新增确诊病例曲线成功被压平,并成为全球抗疫的学习楷模。

从谷歌提供的社区人口流动数据来看,“公园、广场”的人流甚至增加了51%,在售卖必需品的“杂货、药局”部分也增加了11%的人流,其余地点的人流下滑幅度也都低于2成,显示该国已从疫情中逐渐恢复。

另一个抗疫模范生台湾的数据看起来,则是一幅“民众生活没受太大影响”的景象。

其“公园、广场”的人流增加了17%。当地的清明连假从昨天(4月2日)开始直到星期日结束,根据中央社报道,各大旅游景点近两日的住房率都高达8至9成。

人流量在这个周末显然会进一步攀升。此外,“办公场所”的人流量只减少了1%,显示绝大部份台湾人仍如常上班。

台湾人生活几乎如常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目前的疫情获得良好的控制,新增确诊病例数已多日维持在个位数。

让台湾疫情受控的措施包括充足的口罩量。当地政府在疫情暴发初期即宣布暂停出口口罩,并协调各大厂商大量生产口罩机以增加口罩产线,使台湾从原本仰赖口罩入口,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产地。

20200403 taiwan.jpg
台湾自疫情暴发后逐步加大口罩生产能量。(法新社)

目前,台湾实施的实名制购买口罩政策,允许每位民众每14天可购买9片口罩。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