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厕永远比男厕排更长?背后的原因比你想象的复杂
11月19日是世界公厕日
蚁粉应该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几乎在全球的商场、地铁站或活动现场的洗手间,女厕总是大排长龙,队伍移动得像蜗牛一样缓慢;反观男厕,男人们往往像走快速通道,大步进出。
为什么这种情况几乎全球都有?
原因可不止“女生生理结构不同”这么简单。除了膀胱容量较小(要腾出位置容纳子宫与卵巢)、较容易产生尿意外,许多女性在生育后盆底肌会变弱,也更容易出现尿频。
但实际上,导致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男女厕所的设计不平等。
新加坡不少厕所的面积还是“男女不平等”
在女厕里,隔间不仅比小便池占用更多空间,还需要配备如卫生巾处理箱、婴儿座椅等额外设施。
然而,女厕往往只被分配与男厕相同的面积。
世界厕所组织(WTO)创办人沈锐华向媒体介绍说,“便器平等”(potty parity)运动最早于1980年代在西方出现,旨在解决女性在公共厕所排队时间过长的问题,因为旧建筑的男女厕所设施数量都相等,但并未考虑到女性在洗手间的停留时间普遍比男性更长。
不过,“便器平等”的概念直到2000年代才开始在亚洲逐渐落实。
直到2013年,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才更新《环境卫生行事准则》。自2014年6月起,新建建筑必须将女厕与男厕的比例从1比1提高至5比3。
但由于这一更新仅适用于新建建筑,也就是只有2014 年之后建成的建筑才会提高女厕比例,旧楼仍沿用过时设计,例如蹲式厕所,这是早期建屋发展局组屋的遗留设施。如今,许多女性尤其是行动不便的年长者,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设施,这进一步加长了排队时间。
女厕排队的现象依然常见就恰恰说明,即使将厕所比例提高至5比3,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开发商视扩大厕所空间为成本而非收益
缔博建筑师事务所(DP Architects)总监Jacqueline Pong指出,厕所占用了建筑的总楼面面积,但不能计入可出租净面积。因此,开发商在空间分配上可能会考虑到收入潜力。
简单来说,由于厕所占用空间但不会直接带来收入,一些办公楼和商场开发商会把它们视为一项成本,因此不太愿意为其分配更多空间。
沈锐华指出,这也是为什么在香港市中心大部分购物商场很难找到位于一楼的厕所,因为那里地价昂贵。
不过,近年来新加坡大多数开发商都意识到,压缩厕所空间是因小失大的做法。
他说:
‘“许多开发商已经开始把厕所视为购物体验的一部分。若顾客感到舒适,便会逗留更久,也会花更多钱。”
厕所设计跟不上女人如厕的习惯
即便开发商为女厕分配了更多空间,排队现象仍然常见,原因之一在于厕所设计尚未跟上男女使用者的行为差异。
试想一位女性使用厕所的流程:关上隔间门后,她会挂好包、脱掉部分衣物(如果当天穿的是连体衣,则更费时间)。她还会花几秒钟确保环境干净,例如铺上纸巾,或是一次性马桶套。
使用完毕后,还需要完成一系列动作:擦拭、冲水、整理衣物、收拾随身物品,才能离开隔间。
若正值经期,或陪同年迈父母或幼儿使用厕所,所需时间会更长。如果带着婴儿,还必须先将婴儿安全固定在婴儿座椅上,才能使用厕所。
相比之下,男厕的使用流程要简单得多。如果只是小便,男性有时仅需拉下裤链,甚至只用清水洗手或干脆不洗就结束了。女性则需要完成更多步骤,这些额外动作累积起来,自然耗费更多时间。
沈锐华估计,男性在小便池前大约只需30秒,而女性在隔间里则大约需要两倍的时间,最快也要1分钟。
离开厕所隔间后,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注重个人卫生和整理仪容,这也会延长她们在厕所的停留时间。
如果厕所设有专门的梳妆区,女性还会补妆或整理发型,所花费的时间又更多了。
此外,女性常常成群结队去洗手间,这一社交习惯男性鲜少有共鸣,也会加长等待时间。
沈锐华指出,一般男性不喜欢在厕所聊天,因为里头往往有尿味,所以他们倾向于迅速完成并离开。
厕所的设计不当导致排队现象
厕所的布局设计也会影响人流动线,从而左右排队时间。
沈锐华指出,如果烘干机或纸巾箱设置在入口附近,就容易造成使用者在出口处停留,形成瓶颈。
DP Architects 的Jacqueline Pong 也提到,队伍通常会在第一间空出的隔间前排起,如果缺乏足够的排队空间,队伍就会自然延伸到厕所外。
“一些为了减少接触采用无门式设计的厕所,为了保障隐私,常在入口采用错位或迷宫式设计,以阻挡外部视线。”
但这样的设计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外部无法看到厕所内部的人流状况。于是,外面的人可能误以为队伍很短,便加入排队。如果他们能看见真实情况,可能会选择前往其他厕所。结果反而造成厕所之间的使用不均与局部拥挤更严重。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女厕大排长龙的问题呢?
目前,也许最实际的改进方法是确保隔间得到充分使用,而这一切都从保持清洁开始。
使用者往往会避开没有厕纸、地面湿滑或过于肮脏的隔间,等于减少了可用隔间数量,自然更容易造成排队。
Jacqueline Pong表示,把清洁工的工作房设在靠近厕所的位置,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补给和清洁。
设施管理团队也在借助智能系统提升效率。在Downtown East,厕所配备了氨气传感器和人数计数器,用于监控卫生状况,并在需要时触发清洁,确保隔间功能完善、周转高效。
除了清洁,科技也改善了使用体验。一些商场开始安装智能占用指示器,在进入前就能显示哪些隔间可用,就像飞机厕所的显示灯一样。
Jacqueline Pong解释说:“这对于隔间较多的大型厕所,或布局有左右两排的厕所特别有用,可以引导使用者去人较少的一侧。”
例如,来福士城在近期翻新厕所和哺乳室时就引入了这些功能。同时,设计师也优化了厕所布局,并增设了定制的洗手台和镜面组合,为使用者提供更多个人空间和放置物品的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