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中国游客:三天花5000人民币 新加坡比想象中贵但值得打卡

小红书上的新加坡旅游攻略都会推荐去鱼尾狮公园打卡。
小红书上的新加坡旅游攻略都会推荐去鱼尾狮公园打卡。(海峡时报)

贵到三天内瘦三公斤?

“新加坡确实很贵,但这是预料得到的,毕竟她是一个发达国家,而且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点,我会忽视价格因素。”

这是中国游客 Jade Chiang 对《南华早报》说的。

33岁的 Jade Chiang 来自郑州,她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和许多来新加坡旅游的中国年轻游客一样,主要是为了打卡,拍摄很多美照,羡煞整个朋友圈。这群新兴游客的行程多取自小红书上的新加坡旅游攻略。

龙途国际去年展开的一份调查显示,有52%受访的中国人都反馈,自己出游时主要参考小红书旅游攻略,另有43%反馈,主要参考抖音旅游攻略。

据《南华早报》报道,新加坡在小红书上被形容为一个干净、现代化且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适合独自一人开展短期行程。这无形中巩固了新加坡在中国年轻游客心中的声誉与地位。

这些攻略对新加坡新兴打卡点的介绍,基本围绕在最热门的福康宁树洞、外墙色彩如虹的旧禧街警察局、牛车水的“森林酒店”皮克林宾乐雅臻选酒店,以及如切的彩色娘惹店屋和实利基艺术中心等等。

在新加坡人看来算不上景点,甚至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的福康宁公园树洞,每天吸引许多中国游客前去拍照打卡。
在新加坡人看来算不上景点,甚至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的福康宁公园树洞,每天吸引许多中国游客前去拍照打卡。(联合早报)
外墙色彩如虹的旧禧街警察局也是年轻中国游客的打卡点。
外墙色彩如虹的旧禧街警察局也是年轻中国游客的打卡点。(联合早报)

狮城的物价贵到离谱?

32岁的Melody Liu告诉《南华早报》,她在新加坡旅游的第三天就已经花掉5000人民币,爆掉了原预算。

“乘坐10分钟德士,车费就超过100多人民币,我真的感到非常震惊,因为在我家乡哈尔滨,同样的路程花费不到20人民币。我知道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很高,但亲身体验又是另一回事。”

来自广州的23岁姐妹花 Alice Zhou 和 Vivian Zhou 则告诉《南华早报》,在新加坡餐馆用餐后付费时被吓了一大跳,因为账单上竟出现菜单上没标明的9%消费税和10%服务费。在中国,餐饮价格一般已含税,且不会收取服务费。另外,三星级酒店一晚住宿费1200人民币对她们而言也是“贵得离谱”。

小红书和微博上有不少用户分享在新加坡“贵得离谱”的东西,例如便利商店瓶装水卖15人民币(约2.7新元),一份三明治50人民币(约9.15新元),两人在新加坡河边吃海鲜餐,消费3000人民币(约549新元)。

有中国游客在网上写道:

“新加坡物价实在太贵了,三天内我瘦了三公斤。我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是酒店免费提供的早餐,只有回到酒店后才喝水。”

红蚂蚁温馨提醒:新加坡一般大型超市还是能买到人民币5元以下的瓶装水。三明治也有便宜的选择,若在旅游景点或高级餐馆吃海鲜,就得按重量和时价收费,肯定便宜不了,要有心理准备。)

不少导游指出,中国游客觉得新加坡贵确实情有可原,毕竟:

  1. 新元近年来强劲,让新加坡的邻近国家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当地的消费显得相对低廉。

  2. 中国经济自2023年中期开始疲软,境内物价不是下跌就是持平,而新加坡却经历了通胀,相比之下就能感受到价差。

  3. 新元兑人民币自2023年初就开始升值,兑换率上升了6%至7%。

新加坡河的海鲜餐馆价格肯定会比煮炒摊贵。
新加坡河的海鲜餐馆价格肯定会比煮炒摊贵。(联合早报)

中国游客有年轻化趋势

到访新加坡的中国游客,如今有年轻化趋势。

“出发吧!新加坡旅游”(Let’s Go Tour Singapore)创办人罗介祥告诉《南华早报》:

“新中两地推出双向免签后,许多20多岁、30多岁的中国年轻人都独自一人或组成小团来新加坡旅游,有别于疫情前那些一车车载满年长者和退休人士,主要来新加坡购物的旅行团。”

编按:新加坡和中国从2024年2月9日起,落实30天互免签证的安排。)

罗介祥说,这一波新的旅游趋势是由美学推动的。

“他们来新加坡就是为了寻找在视觉上能令人愉悦的照片,以便分享在朋友圈或在社媒上炫耀他们去过某个地方。美学带来的情绪价值,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鱼尾狮公园打卡。
到鱼尾狮公园打卡。(海峡时报)

新加坡私人导览公司 Culture Curious 的创办人 Rachel Chen 则告诉《南华早报》,有越来越多三四十岁的中国游客对新加坡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浓厚的兴趣,对奢侈购物体验反而兴趣缺缺。因此,她们公司近期开始推出“新加坡城市发展”及“公共住屋”类导览,带中国游客深度游新加坡政府组屋区。

新加坡对中国游客依然有吸引力

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执行署长潘政志告诉《联合早报》,过去三年,中国依旧是新加坡最大的外国游客来源国。

来新旅游的中国游客一直“翻倍式增长”,从疫后2023年的136万人次,增至2024年的308万人次。今年首九个月,新加坡已经迎来25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

疫后,中国游客转为较小的四至六人组,不少还是全家几代人同游。他们如今更偏好自由行,注重深入体验新加坡生活与文化。

新加坡牛车水。
新加坡牛车水。(海峡时报)

星宇国际商务交流公司总经理严红霞受访时告诉《联合早报》:

“新加坡语言通、交通方便,越来越多游客希望感受新加坡的‘人间烟火气’,选择自行规划行程、徒步探索。”

乐德创研坊的创办人之一刘育松告诉《南华早报》:

“中国游客对新加坡的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以及旅游时不用面对过多拥挤的人潮赞不绝口,尤其是在与他们自己国家相比之下。”

克拉码头也是游客们的最爱。
克拉码头也是游客们的最爱。(联合早报)

新加坡旅游局局长欧燕媚向《联合早报》指出,新加坡相对安全、语言和文化相近,因此能继续吸引中国游客前来,尤其是消费能力较强的一群,他们就算减少出国次数,也继续选择来新加坡,其中包括有钱有闲的活跃银发族,以及职场成功人士。

不过,中国游客在新加坡的消费行为正逐渐转变。以前买名牌包包的人居多,现在较多中国游客选择在新加坡购买茶叶等日用品。

新加坡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新加坡的人均旅游开支,从2023年的2270新元下跌至2024年的1490新元(跌幅约34.4%)。今年上半年,中国游客的人均开支稍微上升至1520新元。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