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不好有钱傍身最重要? 新加坡年轻人不再执着“灵活工作”
提早认清现实
关于工作,打工族最重视的元素是什么?
询问不同世代,乃至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得到的答案可能会天差地别。
在新加坡,年轻人近年来尤其被认为普遍把灵活工作、工作生活平衡等职场新趋势视为优先事项。
不少调查印证了这种看法:
人力资源公司任仕达(Randstad)去年的一项调查就指出,受访的新加坡员工当中,将近一半的人声称,若公司要求他们增加返回公司上班的天数,他们会选择离职。 年轻的Z世代(1997年之后出生者)中,有此打算的受访者更是接近七成。
然而,新社科大学本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该调查发现,
年轻人把财务收益(也就是薪资)及工作保障(即容不容易被炒鱿鱼)视为工作的首要考量,灵活工作安排反倒是次要考量。
上述调查是在今年6月至7月针对逾千名年龄介于18岁至35岁的年轻员工,以及来自各领域的270名雇主展开。
简言之,有工作做,薪水合理,如今才是年轻人在职场上的主要考量。
如此态度转变,似乎不难理解。
尽管全球经济已从2020年的疫情打击中恢复,但关税战、贸易战等风险接踵而至,生活费飙涨问题仍如影随形,人工智能(AI)的发展,亦让许多打工族人心惶惶,担心有朝一日被取代。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首当其冲。
近年来,全球各地毕业的年轻人,几乎免不了陷入工作难找的挑战。在中国,更已演变成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
新加坡也不例外。
最新数据显示,大学、理工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皆呈现下滑趋势。
外头风大雨大,先把饭碗顾好,有饭吃更重要。
这或许也是新加坡年轻人为何不再一味把灵活工作及生活工作平衡当作“金科玉律”。
有工开就好,钱到位,一切好谈。
年轻一代提早“长大”?
理论上,随着年纪渐长,个人的人生目标难免也会出现微妙变化。
一旦到了成家或买房的年龄,许多人会更重视财务保障。
到了这一阶段,缴房贷、育儿乃至照护年迈父母的财务压力接踵而来。
此时稳定胜于一切,薪水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有保障,自然成为更多打工人的诉求。
但经济情势、生活费的挑战,以及职场的严峻考验,或许已经提早让年轻人“接受社会的毒打”,认清了现实。
尽管年纪尚轻,薪水及工作保障对他们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其他附加福利,例如灵活工作安排、工作生活平衡,反倒可以放在较后面的顺序。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份调查也点出,有68%的年轻员工正在探索新的就业机会。
雇主和员工都处于“你想要的,我却不能够给你我全部”的错配,或是这么多人有意跳槽的原因。
领导调查的新社科大副校长(策略合作与业务管理部)陈姵莹副教授在一则评论中分析,近七成年轻受访者对新工作岗位持开放态度,源自雇主及员工对工作要求的落差。
年轻人重视薪资及工作文化,但雇主却把“长期成长”作为卖点,这就造成了劳雇之间的期望落差。
既然年轻人已经调整了自身期望,利益相关方也必须审时度势,采取必要措施,让这群“国家的未来栋梁”对未来依然抱有希望,对工作这一人生其中一件大事不再感到那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