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每11名年长者中就有一人失智 10年照护费高达38万新元!
若将照护时间折算成现金,会是多少?
根据心理卫生学院2024年公布最新的年长者身心健康(Well-Being of the Singapore Elderly,简称WiSE)研究结果,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也显著上升。
新加坡60岁以上的年长者中,每11人就有1人患上失智症;
75岁至84岁之间的比例约为五人中一人,85岁以上则高达一半。
本地患有失智症的年长者从2013年的5万1934人增至2023年的7万3918人,主要因为我国年长人口在这期间增长了。
新加坡正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到了2030年预计有近四分之一的新加坡人超过65岁。
新加坡失智症机构在10月14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加坡,照顾一名轻度失智症患者10年的花费,可高达38万新元。若获得政府津贴,费用则可减至24万新元。
随着病情从轻度恶化到中度,照护强度与依赖程度将增加,相关费用就会上涨约33%至50万5400元。
在多项政府援助计划的支持下,相关开销可减轻约36%。
对于照顾重度失智症患者的家庭而言,这些补助虽然可覆盖约46%的总费用,但实际开销仍高达27万2916新元。
就直接成本或实际支出而言,研究发现,自付医疗开销最为常见(占80%),其次是交通费用(73%)和护理用品或设备(60%)。
随着失智症病情加重,护理用品或设备的费用也会随之增加。
新加坡失智症机构主席叶仁杰向《海峡时报》解释说,
人们往往忽视了失智症的一个面向,患者通常还伴随其他多种疾病,且同样需要治疗。此外,许多患者在确诊前仍在工作,一旦确诊往往意味着病情已相当严重,也可能导致收入中断。 “另一个问题是,家庭规模越来越小,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失智症患者没有家人照顾,这意味着他们最终可能必须进入护理机构。”
这些情况综合起来,就是支出增加而收入缩减的问题。
深入阅读
新加坡居民在为失智症患者提供照护时可获得的主要补贴有:
长期护理服务津贴(Long-Term Care Service Subsidies),包括一次性过渡性补贴,以衔接增强津贴;
居家看护津贴(Home Caregiving Grant),现金津贴用于抵消非正式照护成本;
乐龄助行基金(Seniors’ Mobility and Enabling Fund),补贴家庭医疗护理用品及辅助设备;
建国一代残障人士援助计划(Pioneer Generation Disability Assistance Scheme),为对应年龄层有残疾的长者提供支持;
终身护保(CareShield Life)全民保险计划,为严重残疾患者提供赔付;
女佣税回扣,将雇佣外籍女佣的女佣税,从原来的240新元减至60新元。
照顾失智症患者的间接成本每月约为1219元
失智症是导致年长者残疾与照护需求增加的最大单一原因。
新加坡失智症机构的这项研究在5月27日至8月3日期间进行,调查对象为260名失智症患者的照护者。
超过九成的失智症患住在自己的家中,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护理,例如子女(75%)、配偶(14%)或兄弟姐妹(5%)。
负责本次调查的调查公司Pureprofile研究负责人Eugenia Chung指出,本研究将照护者定义为主要或次要照护者,更能够反映照顾失智症患者的真实成本。无论是否与患者同住,这些照护者都提供了经济支持、亲自照护或监督帮助。
照护者还面临多重挑战,约三分之二的在职照护者需要兼顾工作与照护责任,而超过二分之一的非在职照护者则需承担照护相关的经济成本。
这项研究中对照顾失智症患者进行了直接与间接成本的计算,反映了每位照护者(无论主要还是次要)个人在金钱、时间或两者的实际付出。
Wise研究还发现,照顾失智症患者的照护者负担明显高于照顾非失智症患者的照护者(分别为37%对18%)。
约88%的失智症年长者需要照护,而没有失智症的年长者仅有15.6%需要照护。此外,62%的失智症年长者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照护,而非失智症年长者仅有5%的时间需要。
Eugenia Chung解释,间接成本旨在反映照护者自身无偿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而非雇佣人员或有偿帮手的付出。
“如果受访者聘请了外籍家庭帮佣协助照护,那将计入直接成本,即女佣的薪酬。”
而在本地,照顾失智症的安排中,外籍家庭帮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深入阅读
研究显示,用于照顾失智症亲人的日常梳洗、日常事务及监督的平均总时间为217.1小时,约等于每月九天。若换算成金钱价值,每月约为1218.75元。
从个人到家庭,再到整个社会,失智症带来的不仅是护理压力,更是经济、时间与情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