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协议拉不了尾盘 特朗普想拿诺贝尔和平奖明年再来
与诺贝尔精神相悖是硬伤
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今日(10日)由委内瑞拉反对党领导人玛丽亚·科里纳·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获奖。
这也意味着,美国总统特朗普诺贝尔和平奖“梦碎”。
至少,今年轮不到他了!
这几天,由于以色列及哈马斯签署了特朗普促成的首阶段和平协议,一度让特朗普的声势看涨。
各国领袖的背书,似乎也帮忙烘托了一点气氛。
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在社媒X平台发布了一张他给特朗普脖子挂上诺贝尔和平奖金牌的合成图,并写道:
“授予特朗普诺贝尔和平奖,他实至名归!”
经常针对加沙战争课题发言的新加坡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昨日(10日)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加沙和平协议的达成,特朗普功不可没:
“他值得被高度赞扬,因为他同时推动了双方,而且最终只有美国能影响以色列的行动方针。”
部分遭哈马斯挟持的以色列人质家属也致函诺贝尔委员会,大力推荐特朗普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不过,特朗普的这波尾盘拉得太晚,不少“赛前”预测也显示,了解诺贝尔和平奖审议流程的专家不约而同认为,特朗普得奖的几率不大,原因包括:
和平倡议有待时间考验;
特朗普许多举措和诺贝尔和平奖的精神背道而驰。
和平是否持久?
特朗普促成加沙停战的努力不容忽视,许多细节虽仍待敲定,但此次加沙停战协议,普遍被视为继1993年《奥斯陆协议》后最有希望的和平协议。
然而,这份停战协议能否带来永久和平,尚为时过早。
除了加沙停战,特朗普还多次宣称他在9个月内解决了8场冲突,包括以色列及伊朗、印度与巴基斯坦、泰国和柬埔寨等区域性武装冲突。
但不少专家指出,特朗普过度夸大了他作为“和平缔造者”的贡献。
踩到诺贝尔委员会尾巴?
特朗普这块“招牌”,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他得奖的可能性。
他上任后的诸多举措,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造成了破坏,但这套秩序,正好是诺贝尔委员会所珍视的核心价值。
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更与捍卫诺贝尔奖捍卫的多边主义背道而驰。
奥斯陆和平研究中心(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Oslo)葛雷格(Nina Graeger)指出,瑞典工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当年设立和平奖的初衷,是为了嘉奖推动国际合作的人。
但特朗普的许多政策,却与诺贝尔和平奖的精神相悖,他今年稍早一度威胁要夺取格陵兰岛,其他争议政策包括:
对国际盟友及对手发动贸易战、让美国退出国际组织及多变条约。 在美国国内,他还调动国民警卫队进驻美国城市,以执行其强硬的移民政策,以及对大学的学术自由及言论自由进行打压。
明年再来?
尽管特朗普今年未能如愿拿到他心心念念,自认“舍我取谁”的诺贝尔和平奖,但也有专家说,明年他或许还能再期待一次。
据法新社报道,瑞典国际事务专家瓦伦斯坦(Peter Wallensteen)说,和平的落实,或能使特朗普再度加入竞逐行列:
“也许明年吧?到时候,他的各项倡议,包括加沙危机等也许就会尘埃落定。”
葛雷格也有类似看法,她认为诺贝尔委员会明年会“更认真”考虑特朗普的获奖可能,同时把促成加沙停火的各方,包括卡塔尔及埃及一道考虑在内。
特朗普至截稿前尚未出面发表“未得奖感言”,但白宫发言人张振熙则已出面批评诺贝尔委员会“将政治置于和平之上”。
但特朗普昨日(9日)受访时也说过,他努力解决国际冲突并非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我这么做,是因为我能拯救很多生命。”
站在全人类角度,我们当然希望特朗普上述这番话不是随口说说,未来要言行一致追逐和平,而非横生事端,一边放火,一边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