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学费补贴就能让更多穷学生上自主学校吗?

更新:
2019年01月04日 14:23
圣约瑟书院
本地名校之一圣约瑟书院的外观。

精英VS平民。

教育部在去年底宣布,从今年4月起,调高自主学校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助学金。凭特殊才艺通过直接收生计划被录取,或成绩优秀的自主学校低收入家庭学生,还可申请一项新的奖学金来应付辅助课程、课外活动等额外费用。

自主学校学费不菲

本地12所自主学校的学费不菲,至少每月250元;一些提供国际文凭高中课程的学费更高达450元;新加坡体育学校的IBDP单元课程学费则高达675元。这还不包括杂费和其他辅助课程、课外活动等费用。政府学校的每月学费为5元,杂费最多20元;自治学校则介于3元至18元,外加最多10元的附加杂费。

singapore sports schoolzb.jpg
自主学校学费最高的是新加坡体育学校。(联合早报)

不难想象,这样的费用会让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弟却步。所以,教育部的补贴措施,会帮助更多寒门子弟报读这些被社会视为名校的学府。这些学府不但是名校,而且还越来越变得贵族化。这是因为不少学生都是校友的孩子,而能够从这些名校毕业的大多是优等生,在社会上的成就自然不错,也就是社会的中上阶层。

西方的研究已经发现,如今发生在很多国家的贫富差距现象,除了是资本钱滚钱快速累积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因素正是这些中上阶级(律师、医生、企业高管、专业人士)努力维护自身利益,而且是通过垄断资源,削弱中低阶级上升渠道的方式,来保障下一代继续维持竞争优势和社会地位。他们于是全力投入子女的教育,占据名校学额、拓展孩子的生活阅历、实习机会等,让他们处于绝对竞争优势。结果,当然是整体社会流动性放缓。中低收入阶级日益发现,不但自己的命运越来越难改变,连下一代的命运可能也不容易改变。一旦他们对改变命运感到绝望,社会的稳定就变得不可能了。

从这个角度去看待教育部的学费补贴措施,就不难明白其背后的用心良苦。这不仅是教育问题,而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这当然是应当支持的做法。

不只是学费问题,还有同学之间的攀比

但是,学费补贴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中低收入家庭子弟就读名校,面对的不只是费用而已,也包括学校文化的压力。他们可能得面对“贵族子弟”的同学的歧视——假期去什么国家度假、课余参加什么休闲活动、对流行文化口味的不同……这些“阶级差异”,不是补贴学费就可以解决的。

莱佛士书院校长曾宝明2015年在校庆演讲时指出,

该校已经成为“中产阶级学校”,不再像两代人以前的学校,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

他警告,

其中的危险是学校将因此自绝于广大社会,同基层脱节。书院校友大多是社会政治经济界的翘楚,如果他们在成长阶段就不知民间疾苦,日后将很难具备同理心来领导社会。

曾宝明zaobao.jpg
已退休的莱佛士书院校长曾宝明。(联合早报)

所以,如果教育部的目的是促进社会流动性,在补贴学费之余,可以做的事情还不少。比如,教育部在2014年规定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各校都必须在2B与2C两阶段,各保留20个学额给大众申请,减少校友对学额的垄断。类似的思路,或许也应该扩大到名校去。具体该如何做,当然必须考虑到公平性及合理性。

primaryschool.jpg
圣若瑟书院附小今早为2009年小一新生报名2B 阶段举行抽签仪式,40个小一新生争取10个学额。抽签过程进行中,家长凝重的神情。(联合晚报)

无论如何,当前世界各地的乱局,都和社会流动性减弱有关。要应对这个严峻挑战,需要从更大的格局入手。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