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电子化,钱到手上都不会算

更新:
2017年08月23日 09:56

电子化付费,有必要普及到连小学生也“受惠”吗?

新加坡又有全球第一了,不是部长薪水最高,也不是网络安全世界第一,而是小学生能使用智能手表,休息的时候在学校食堂买食物买东西后,以智能手表触碰终端机付款,无须使用现金。

在教育部长骄傲地宣布这项创举,并为我国迈向智慧国又跨出一步而兴奋的同时,我们不禁想问,电子化付费,省却携带现金,省略付钱、找钱、收钱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便利性,但有必要普及到连小学生也“受惠”吗?

小学生正处于基础学习的阶段,对于生活技能的部分,很多时候连学校也未必能有效地教导,毕竟我国学校目前的职责,主要是传授知识,外加一些人文与体育项目,所以举凡生活技能,都需要学生本身在课堂以外潜移默化地学习。

休息的时候到食堂买东西,这种物品与金钱的交易,就是一种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能让他们学会、理解,并反复练习如何算钱,以致省钱、存钱。手里拿着钞票和硬币的实在感,能让他们对现金有更实质的概念。但当一切都电子化之后,学生只能通过屏幕上的数字来想象现金,这么抽象,有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金钱意识,甚至学习理财和储蓄吗?

就好比让小学生初学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我们依然要从传统的12点位时钟钟面作为启蒙,而不会因为智能化,就改以数码电子时钟来教导。为什么?因为通过观看时针、分针、秒针在圆盘上周而复始的移动运行,是一种很有效的视觉学习法,能快速地掌握与计算时间。

现金,也是一样。通过看到与触摸到一张张不同面值的钞票,以及大小不一的硬币,同样能让小学生更快速与有实质概念地学习在进行现金交易时计算金额。对于智能手表新措施,《8频道新闻》访问了一名美雅小学三年级生,该小学生回答:“妈妈让我有时候用手表,有时候用现金,我就不会忘记怎么算钱。”真可谓一语中的,显见家长也认同电子化付款对于小孩子算钱的基本训练,是反作用的。

当然,当局也可以说,那就如同这名受访小学生的妈妈一样,让孩子有时使用手表,有时使用现金就好了嘛。但当孩子习惯了非常便利地扫描一下就完成购买行为,试问又有多少孩子会自动自发地再使用现金?电子化付款在一定程度上,必定间接地提高了孩子的惰性。

而当孩子从小就习惯以扫描的方式付钱,也会令孩子过于依赖科技,脱离了生活。你带孩子到一个不能以此方法交易的场所,孩子很可能就不会买东西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或杞人忧天,我就曾遇过一个不懂得如何乘搭巴士和地铁的中学生,因为他自小不是父母开车接送,就是搭计程车,根本没有学习乘搭其它公交的机会,他就是一个不具备这项生活技能的人。

智能手表可连接家长的银行户口,是其另一个功能,也就是能让家长“随时随地”为孩子的零用钱添值。媒体访问了一名家庭主妇,她说:“有时候会忘记给孩子零用钱,孩子自己也忘了拿,结果得去向老师或学校办公室借。现在有了智能手表,就方便多了。”

无疑,站在家长关心孩子的立场,智能手表解决了此类“意外发生”的问题,但反过来说,家长忘记给孩子零用钱,那是不是家长应付的责任?孩子忘记跟家长要零用钱,那孩子是不是也应当吸取教训,不再忘记?无论向老师或到学校办公室借钱,隔天再记得还,其实都是对孩子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很好的训练。如果一切疏忽和健忘都由智能手表快速甚至即时地完美处理,是不是也间接助长孩子以为“有难时”可以无须自己想办法,而依赖父母迅速解决呢?

智慧国是我国未来的目标,各个领域越来越趋向电子化智能化势在必行,包括学府。提升国家教育机制及硬体设备,当然是教育部应该做的事,但不断着眼于表面形式的改变,而忽略了对教育本质、教学内容、学生求学环境、教师教学压力等等方面,以致整个教育系统的深入探讨与检测,是本末倒置的。这就像多年前我任教的时候,校方评估个别教师的年度表现,侧重的是教师是否有很好地主办农历新年、种族和谐日、国庆日、运动会等等庆典活动,而不是所教导班级学生的成绩与进步程度,那种无话可说的感觉是一样的。

全球第一个让小学生使用智能手表在校内食堂买东西的计划,我国获得了。但这样的“第一”虚名,得到再多,也绝不比一个“全球小学生快乐指数第一名”来得更实在,更有意义。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