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网红太岁头上动土 总检察署跟李绳武没完?

更新:
2018年08月10日 16:55

身为网红的最大代价就是,个人在面簿上的言论早已不存在隐私不隐私。名气越大,责任也越大。

李显扬的大儿子李绳武与新加坡总检察署就“藐视法庭”、“温顺”和“断章取义”等问题的诠释掀开拉锯战。网民纷纷大胆猜测,李家事件余波未了,李绳武选择躲在美国的“安全距离”与总检察署对峙?

32岁的李绳武是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孙子,身份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瞩目。李家纠纷在6月13日发生后,他在面簿上发贴文力挺父亲李显扬和姑姑李玮玲的举止,更令他一炮而红。一夜之间,全新加坡都认识了李绳武。

当时,他在面簿上声称自己向来都避免对新加坡的政治做出评论,但李家事件却是一个例外。他称,他的家人在过去几年看到越来越多滥用职权却不受监管的案例,因此深感担忧。他还说,情况已经糟糕到他的父母不得不计划移民到其他国家,虽然这个抉择非常痛苦,但确实已别无他选。

短短62个字换来了965多个赞,被转贴了2次。两天后,李绳武又在自己的个人面簿上发表了103个字的宣言,表示他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已经公告天下他不会参与政治。这条贴文攒下了2300多个赞,这回被转贴了1019次,人气直线上升。

 

Twelve hours ago I gav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to AFP: "Not only do I intend never to go into politics, I believe that...

Posted by Shengwu Li on Thursday, June 15, 2017

从这些数字就可看出,既使李绳武并非网红,在李家纠纷发生后,他已“不小心”成了网红。而身为网红的最大代价就是,个人在面簿上的言论早已不存在隐私不隐私。名气越大,责任也越大。一则在网上广为流传的面簿贴文就引来新加坡总检察署的关注。

李绳武:新加坡法庭制度很“温顺”

这是李绳武在7月15日于个人面簿上转载《华尔街日报》所撰写的李家纠纷报道的贴文。他在贴文中以轻松口吻将这场纠纷形容为一场政治危机,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为远程追看新加坡最新政治危机的读者提供很好的综述。

20170809-Sheng Wu Li (post).jpeg

他在文里也好心提醒大家在阅读《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时,别忘了新加坡政府是非常“好争讼”(ligitious)的,而且新加坡的法庭制度也很“温顺”(pliant)。这样的制度往往局限了国际媒体能报道的内容。他也同时附上《纽约时报》2010年所写的关于新加坡新闻审查现象的评论供读者参考。

这则面簿贴文的隐私设置虽然仅限于朋友圈阅读,但“神武”网红的魅力无法挡,也不知道朋友圈内哪名好兄弟出卖了他,这则贴文的截图很快就在网上流传开来,新加坡总检察署很快也留意到了。

李绳武后来澄清,将截图传出去的并非他朋友圈的朋友,而是一名匿名的面簿用户。

总检察署7月17日对媒体声称,他们早已留意到李绳武的这则对我国司法制度提出质疑的面簿贴文,正在研究此事。

李绳武得知后亦不甘示弱,当天在面簿上发文表示自己极为惊讶,没想到私人面簿的贴文竟会引起总检察署的关注。他还说,没想到这则只得到朋友圈里20个人点赞的贴文竟会让总检察署和本地三大报章如此重视并大肆报道。

为此,他总结说:“新加坡政府的小气真让我吃惊。不知道他们要不要也搜一搜我的私人面簿贴文,看看有没有煽动性的旅游照片呢?”

 

Somewhat surprised that my last Facebook post has been enough to trigger a response from the Attorney-General's Chambers...

Posted by Shengwu Li on Sunday, July 16, 2017

他也一再强调,自己并没有像新闻报道中所说的已经将贴文删除,只要是他的朋友,还是能看到原来的贴文。

这则贴文一刊登,又得到2100多个赞和748次转发。

“越描越黑”

既然在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又怎会坐视不理呢?

果不其然,总检察署在7月21日正式向李绳武发出书面警告,要求他在7月28日下午5时的期限之前在社交媒体与其他文件中删除该贴文。总检察署形容李绳武7月15日的贴文是对新加坡司法体制“严重和毫无根据的攻击”,因此是一种藐视法庭的行为。

总检察署还起草了措辞严厉的书面道歉和保证书让李绳武签署,同时要求他将书面道歉和保证书显著地刊登在面簿上。

李绳武接到总检察署的“重磅炸弹”后,于7月27日期限前回函给总检察署,要求将删除贴文的期限延长至8月4日下午5时,总检察署在同一天答应了他的请求。

过后,李绳武就在面簿上消失了。

到了8月4日中午12时,李绳武又浮出水面,在面簿上发出新的贴文指新加坡总检察署发信件“恐吓”他,并澄清自己的私人贴文并无藐视法庭之意。这次的贴文只收到1100多人点赞,比起先前的贴文,支持率下跌了至少50%。

据总检察署观察,李绳武并未在延长期限(8月4日下午5时)前删除贴文或道歉。

李绳武却反过来解释说,自己在8月4日下午4时40分给总检察署发了一封长达五页的解释信函,而且他手上握有证据。他还说,自己的贴文被总检察署断章取义。“总检察署似乎只读了整段话中的一个字。总检察署误解了我。”

于是,李绳武将发给总检察署的信函全文刊登在面簿上,并指出,自己不会也不应该为他人滥用他面簿上的私人贴文而负责。他已经修改了原贴文里可能引起歧义的文字,但绝不会删除该贴文。

在信中,他解释贴文中用“温顺”这个词汇来形容法庭制度,并非总检察署所认为的那样,以为他的用意就是说明新加坡司法制度并不独立,而是被政府所左右。他并没有指新加坡法庭曾经并将继续在任何案件中都偏向新加坡政府,无论案件的事实如何。

李绳武进一步解释说,一个‘温顺’的物体是灵活、柔软或者有适应能力的,这跟一个‘顺从’的、容易被影响或屈服的物体恰恰相反。

所以当他说新加坡的法庭制度“温顺”时,他想表达的是:“相较于美国等国家,新加坡的法庭制度与媒体自由是在两套不同的法规下运作,拥有更大的灵活度去诠释报道是否具有诽谤性,然后让媒体承担责任。比起其他国家,新加坡政府领袖在控告一名记者诽谤时,会处于更有利的立场。”

总检察署决定入禀高庭

显然的,总检察署对这种“越描越黑”的解释并不买账,并声称他们是在延长期限后才收到李绳武的信函。总检察署决定针对李绳武这则涉嫌藐视法庭的贴文入禀高庭,要求展开初庭聆讯裁定表面证据是否成立,再交由高庭定夺。李绳武的信函将会呈给高庭。

目前旅居美国担任哈佛大学研究员的李绳武在收到这第二波“重磅炸弹”后,只在面簿上澄清了提交信函的时间,并刻意贴出《纽约时报》关于新加坡总检察署介入的最新报道

紧接着,就看到他在美国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不会回返新加坡亲自抗辩,而是找本地律师代表他出庭。

他说:“我不打算回来新加坡。我在美国过得很开心,有一份让我觉得充实的工作。”他还透露明年秋季可能会升任哈佛助理教授。

是不玩了还是跟你没完?

在这一来一往的交锋之中,网上对李绳武的批评声音也越来越高,许多网民都认为,李绳武该悬崖勒马了,甚至感叹说,天哪!怎么没完没了,冤冤相报何时了?

也有网民总结说,先是兄弟交锋,进而兄妹交锋,然后是小叔与嫂嫂交锋,接着嫂嫂又出手反驳小叔,然后嫂嫂与弟媳交手,紧跟着侄儿出场对垒叔叔,叔叔又对垒侄儿,桥段比韩剧还精彩。很快的,近期可能会在法庭上演版本更新、内容更精彩的李家连续剧,只有在新加坡才能看得到。

20170808-FB Comment on Li Shengwu (Angie Huang).png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接下来,究竟是不玩了,还是跟你没完?后者的可能性或许更高。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