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被换、儿子被私自带走 妇女对谁申请个人保护令你未必想得到
人生如戏?
如果把以下几个词组放在一起,你第一个联想到的“坏人”是谁?
妇女、骚扰、换掉锁头、私自接走孩子、拒绝送还孩子、申请个人保护令
一般情况下,大家多半会想到跟妇女离异后发生纠纷的丈夫。
但根据家事司法法院8月13日发表的判决,在近期一起案件中,一名妇女申请个人保护令,便是因为丈夫......的母亲。
对啦,就是她的家婆。
更令人讶异的是,家婆因同样的两件事,也对该妇女申请个人保护令。
丈夫带走小儿子,甚至更换门锁?
婆媳之间的纠纷,其实始于媳妇与丈夫因后者不忠而展开离婚程序。
令双方对簿公堂的第一件事发生在2024年1月8日,家婆和妇女的丈夫一同带孙子下课,为他庆祝生日,但丈夫却拒绝告诉妇女把孩子带去哪里。
后者情急之下赶到家婆妹妹居住的公寓,在那里的电梯口见到儿子、家婆和家婆妹妹。
妇女试图将他带走,却与家婆和其妹妹发生冲突,两人甚至尝试从妇女怀中强行抱走孩子。
由于担心儿子受伤,妇女最终放下后者,让家婆与其妹妹带他上楼。
第二起事件发生在两个月后,2024年3月11日,妇女当天与丈夫带儿子前往接受言语治疗,途中收到手机应用通知,指家门外有“陌生人”。
妇女请母亲上门查看,才发现“陌生人”竟然是家婆,后者还找来锁匠换掉门锁。
妇女过后与丈夫儿子一同回家,还因为谁该给生病而呕吐了一身的儿子洗澡,与家婆起争执。两人后来在庭上供证时,互相指控彼此当时施加暴力。
一个关键让两名证人不再可信
家婆供证时声称,媳妇在3月11日的冲突中咬伤了她,甚至传召儿子为此事作证,但审理案件的推事苏健平(音译,Soh Kian Peng)认为,咬伤家婆的,更可能是当时也在场的媳妇母亲。后者试图拍摄整个经过,却与女儿的家婆扭打起来。
即使家婆儿子的供证与前者相符,推事还是认为,儿子接受盘问时的反应显示他对妻子怀恨在心,原因可能是无法见到亲生儿子。
推事也说,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不仅“严重削弱”儿子证词的可信度,甚至足以让他觉得家婆妹妹的供词几乎没有任何分量:
家婆妹妹承认,在准备证词的时候,与姐姐和外甥讨论过如何供证。
推事认为,家婆妹妹并不是可信的证人,并指她上庭只是为了“要制造(妇女)的某种形象,提高(家婆)的胜算。”
家婆妹妹作证时表示,妇女1月8日当天的“暴力行为”令她“蒙受巨大创伤”,但作为呈堂证供的视频显示,她当天直接涉及抢夺小男孩的过程,与她的供证完全相反。
至于换锁头事件,证词显示,家婆在媳妇和儿子办理离婚时,即便知道会令媳妇感到不愉快,还是坚持搬进儿子和媳妇家中,“确保两人离婚过程顺利进行”。
家婆供证时说,请锁匠上门更换锁头,是儿子的主意。
即使儿子承认了这点,家婆却在证词中透露,儿子和媳妇的房子完全由她和丈夫支付,只是为了避免缴付额外买家印花税,才以儿子的名义买下。此外,庭上播出的一段视频也显示,家婆带着得意的表情,宣称房子其实是她所有。
推事据此推断,家婆始终认为,自己才是儿子和媳妇住家的真正主人。
推事指出,证据显示妇女并没有在言语或肢体上对家婆或家婆妹妹施行暴力,也不太可能对家婆行使暴力,只因家婆选择站在儿子这一边,才无法与其保持两人之间原本和谐的关系。
因此,推事批准了妇女的个人保护令申请,禁止家婆靠近妇女,并确保家婆“不再加剧离婚过程的紧张气氛”,或阻挠男孩在抚养和照顾方面的各项安排。
红蚂蚁们在蚂蚁窝咀嚼这则新闻时,第一个反应是“妈宝男引起的风波”,但更同情案件中的小男孩,不仅父母离异,还成了各方抢夺的目标,被迫目睹长辈如何反目成仇。
看似只在电视剧中才会出现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上演,不知蚁粉是否也一样,在觉得荒谬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