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榜鹅猴患棘手 公园局放大招祭出“枪”来驱猴

身穿着公园局制服的工作人员在榜鹅一带发射水弹赶猴。(TikTok用户coconoteee)
身穿着公园局制服的工作人员在榜鹅一带发射水弹赶猴。(TikTok用户coconoteee)

网民被逗乐,争相应征上岗

榜鹅的猴子数量已多到成患,在新加坡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红蚂蚁早在2017年就曾走访榜鹅,采访野猴扰民的问题。八年过去了,居民至今还在与翻找垃圾桶、闯入民宅的猴群“周旋”,日常生活难以安宁。

Loading embed...

单在今年1月至5月,国家公园局就接获280起关于榜鹅猴患的反馈,是去年全年记录的两倍多。

为此,公园局这些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驱猴”:

然而,这些方法对猴子来说都是“毛毛雨”,它们似乎对这些对策早已“免疫”。

公园局最新祭出的“防猴大招”,则是发射水弹(water gel beads)制造噪音,来吓退猕猴,把它们赶离住宅区。

  

Loading embed...

 国家公园局野生动物管理高级署长侯俊明向AsiaOne解释,作为新加坡持续管理猴群数量的措施之一,当局目前已额外采用发射水弹。

侯俊明说:

“这种装置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加上水弹散落的效果,也有助于扩大防守范围。”

他补充,一些猕猴已对现有的驱赶方式产生适应性。

或许是担心网民质疑手法不人道,侯俊明先发制人地补充说明:

“水弹并非直接针对猕猴发射,但即使不慎击中猴子,水弹也会在撞击时爆裂,并不会在该距离对猕猴产生明显的冲击力。”

网民被逗乐,争相应征上岗

不少网民对公园局工作人员的“神仙工作”感到羡慕嫉妒恨,上班像在玩耍,简直是带薪驱猴。他们纷纷留言毛遂自荐,表示愿意加入“防猴小队”。

有网民就称自己当兵时曾是突击队狙击手,有射击经验,可以申请这份工作吗?

有网民还力荐朋友,说他是pasar malam(夜市)玩具狙击枪摊位的冠军,强力推荐。

新加坡法律不允许公众持枪,但榜鹅居民就提议说,我们必须在家里准备一把玩具水枪,随时展开人猴大战。

还有网民调侃说,基层组织要不要考虑开办“如何用水枪射猴子”的技能提升课程?

公园局驱猴竟要动用玩具枪,这种画风确实有点搞笑,也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儿戏。

猕猴是人类的近亲,成年的猕猴智商相当于人类正常的3岁孩子的智商,一些比较聪明的相当于10岁。这样看来,用玩具枪、水弹“教训”这些“调皮孩子”,好像也说得过去?

不少网民指出一个关键问题:猕猴其实非常聪明,它们很快就能察觉,手持“枪械”的人会对它们构成威胁。于是,它们会避开这些人,只在“安全”的时段现身,一旦发现有人带着那类“枪”,便立刻躲藏、迅速“消失”。

又或者,猴子一旦习惯了水枪,会不会以为自己在庆祝泰国泼水节,边躲避边玩得不亦乐乎?

到时,这个办法若失效,不知道公园局又会支出什么大招。

也有人提醒说,猕猴会有样学样那,如果哪一天给它们捡到一把水枪,搞不好真的会跟人类“开战”,上演新加坡版的《猩球崛起》。

也有网民质疑,那些被吓跑的猕猴,若没有重返树林,会不会转而闯入其他住宅区,或干脆躲进附近的住家避难?这类“赶走就算解决”的方式,是否只是把问题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处?

其实,国家公园局已强调,他们是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来解决野猴问题。

在视频中,可以清楚看到不少孩童围观这场“人猴大战”。

于是,有人质疑说:让孩子们目睹公园局工作人员朝猴子“开枪”,是否会造成错误示范,让他们误以为这样对待动物是可以接受的?

若孩子们也模仿,用类似方式射击或打猴子,难道就合理了吗?这不只是驱猴方式的讨论,更是一个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言传身教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国家公园局还祭出8万新元奖金,发起名为“智能探测和预防长尾猕猴”的创新挑战,向业界征求科技解决方案,试图从源头上智取猴患问题,防止猕猴离开栖息林地进入住宅区活动。

根据征集文件,参赛方案必须具备精准探测猕猴踪迹的能力,能记录它们的位置与活动范围,并在必要时自动向当局发出实时警报,便于相关人员即时介入处理。

此外,所有方案还须采用非侵入性的引导方式,协助猕猴返回野生栖息地。建议方案可包括使用驱赶型无人机、机器护卫犬等智能科技设备。

在5月大选中,“空降”到榜鹅集选区的“攻坚队长”(Taskforce Man)颜金勇,其中一个Task(任务)应该就是“攻坚”猴患了。

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在6月刚出任榜鹅集选区议员,就在脸书贴文透露,榜鹅团队与国家公园局会面,讨论如何应对包括猴子、鸽子、乌鸦等引发的挑战,目标是控制动物数量、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困扰,同时也保障动物的福祉。

  

Loading embed...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