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式组屋或隐藏安全漏洞 发生火患时会不会影响居民逃生?
几年前已有人提出
大巴窑8巷第229座组屋一个10楼单位7月29日发生的大火,除了波及楼上的11楼单位,也对同座组屋的居民造成严重干扰。
不幸中的大幸是,这场火患中没有人丧命,但受访居民的反应点出了一项安全隐忧。
这个隐忧,也离不开大巴窑8巷第229座作为点式组屋(point block)的设计。
两架电梯、一道楼梯
住在15楼的Jeffrey Foo(79岁)告诉亚洲新闻台,发现黑烟蔓延到他的住家后,就跟居民一同爬楼梯到24楼躲避。
所幸,24楼的一位居民打开家门让他们进屋休息,但他们同时也在提心吊胆,担心火势继续向上蔓延,直到民防部队人员一个多小时后扑灭大火,带领他们安全下楼。
住在13楼、不愿具名的居民点出了关键所在:
大火蔓延到楼梯附近,整座组屋又只有一道楼梯,许多住在楼上的居民无法下楼逃生,只能往较高楼层走。
大巴窑8巷第229座这样的组屋俗称点式组屋,是因为它的轮廓相对于长形组屋(slab block),更像一个点。
这一类点式组屋兴建于1970年代至1990年代,组屋房型多为五房式组屋。
伦敦2017年大火引发疑问
只有一道楼梯的设计,一旦发生严重火患可能带来灾难性的结果,这个问题倒不是没人发现过。
2017年6月,英国伦敦格伦费尔大厦(Grenfell Towers)发生大火,造成72人死亡。这起事件引起不少新加坡人关注,好些读者投函《海峡时报》,对本地高楼的防火安全措施提出一系列疑问。
其中,读者Goh Geok Leong在刊登于当年6月16日的投函中指出,新加坡也有不少点式组屋,结构跟格伦费尔大厦相似,并询问当局:如果有人受困在较高楼层,应该如何逃生?
民防部队的综合答复10天后见报,强调其严格执行消防条例(Fire Code),确保新加坡所有建筑的建材都符合严格的防火要求,每个住宅单位都设计为防火分隔,避免火势蔓延到其他单位,并特地提到点式组屋:
“点式组屋只需一道逃生楼梯,因为每个楼层的住宅单位不多。”
这个答案显然无法让人满意,因为在两天后,署名Tan Yee Nee的读者便投函追问:
“如果唯一的逃生楼梯被火焰阻挡,点式组屋居民还有哪些逃生路线?”
从接受媒体访问的大巴窑8巷第229座组屋居民的答复来看,这个问题可能至今都还没有答案。
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安迪(Saktiandi Supaat)接受亚洲新闻台访问时表示,曾接获关于点式组屋安全隐患的反馈,并已将居民的担忧转达给建屋发展局、市镇理事会和民防部队。
有关当局最终会如何答复,我们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