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新加坡人没你想的那么物质主义? 选房时比起名校更在乎医疗和绿地

面登布西一带。(海峡时报)
面登布西一带。(海峡时报)

学区房不香了

根据7月24日发布的一项新调查,新加坡人对生活质量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人将幸福感、心理健康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置于物质财富之上,以更好地应对这个复杂且快节奏的城市生活。

莱坊新加坡(Knight Frank)和全球市场调研公司益普索(Ipsos)在今年初向1000名新加坡居民展开民调,了解他们对国家的建筑环境的期望,以及这些期望是否有所演变。

选房最看重什么?

根据这项民调,以选房为例,新加坡人的考量因素如下:

可负担性、地理位置以及靠近公共交通设施依然是不可妥协的基本要求。

在选择住房时,63%的受访者将医疗服务的便利性排在首位,优先于地契剩余年限(20%)和靠近学校(14%)。这反映出新加坡人对身心健康的关注日益提升,逐渐超越了单纯的物质考量。

不过,毕竟受访者并非都是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因此“靠近学校”,甚至是名校,自然不会被列为首要考量。

有趣的是,尽管新加坡整体治安在全球名列前茅,但仍有48%的居民非常重视住宅区的安全与保安状况。

这或许说明,人们对生活质量中的“安全感”需求,不仅仅基于犯罪率的客观数据,更包含了对居住环境安全氛围的感受和期盼。

公园连道。(国家公园局)
公园连道。(国家公园局)

绿色空间是新加坡人最看重的公共设施

新加坡人普遍较少在家做饭,因此餐饮设施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在各类公共设施中,87%的受访者认为餐饮和零售空间最为重要,其次是公园和绿色空间(78%)。这些设施的重要性也超过了有盖走廊(66%)、运动设施(57%)和民众俱乐部(45%)。

在住宅区内部,受访者同样将绿色空间和屋顶花园排在最重要的公共设施之列,优先于游泳池等健身设施,以及烧烤区和多功能厅等社交空间。

这也侧面反映出,在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新加坡人更加重视绿色空间,因为它们为居民提供了休憩和放松的大自然场所,有助于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因素

对新加坡人来说,生活质量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排序如下:

受访者涵盖了18岁及以上的各个年龄层,他们将情绪和心理健康评为生活质量中最重要的因素,超越了经济稳定与就业保障以及财务稳定。

报告指出,尽管受访者将就业保障、通货膨胀以及养育子女的高成本列为最关切的问题,但他们对生活质量的定义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和财务稳定上。

“普遍认为新加坡人只关注物质利益,然而这项调查凸显了新加坡居民对生活质量定义的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韧性和情绪平衡才是日常生活满意感的核心。”

这种转变同样体现在工作满足感上。

八成受访者将工作与生活平衡政策,如弹性工作安排和更多带薪休假,视为实现工作满足感的首要因素,高于薪酬(73%)、福利(66%)和企业文化(38%)。

该报告指出:

“传统的工作满意度标准,如办公环境布局甚至职业晋升,似乎已经退居次席,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根本的人类需求,比如休息、自主权和财务保障。” “现代职场人士追求的是一种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工作体验,既支持他们的生计,也兼顾生活方式。”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受访者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或较为满足。

市区重建局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发展总蓝图》草案中,提出了在福康宁公园和珍珠山城市公园之间,将通过誉岭广场(Union Square)的公共空间,形成一条可供行人通行的山到山连道。(联合早报)
市区重建局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发展总蓝图》草案中,提出了在福康宁公园和珍珠山城市公园之间,将通过誉岭广场(Union Square)的公共空间,形成一条可供行人通行的山到山连道。(联合早报)

报告还列出了一组有趣的数据,显示新加坡人梦想职场环境中哪些因素最为重要:

请允许红蚂蚁哭三秒,在大家心目中最重要的前三项,我们一个都没有。

集“生活、工作、娱乐”于一体的模式受青睐

在休闲活动方面,受访者认为便捷的可达性和性价比是最重要的因素,紧随其后的是优美的景观和放松的环境,其次才是热情的待客之道和地道的文化体验。

相反,充满活力的夜生活、季节性活动和节庆,以及适合社交媒体拍照的场所,排名较低。

报告指出,这些结果可能反映出人们正从高能量的娱乐活动转向更注重内省与放松的休闲方式。由于高昂的成本和社交偏好的改变,夜生活已不再是主流的休闲重点。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希望办公和休闲设施距离居住地的通勤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之间,较少人希望“生活、工作、娱乐”功能分布在地理位置分散的不同场所。

莱坊咨询部主管陈姳潓表示,这是为庆祝莱坊新加坡成立85周年而开展的研究,希望能为政策制定者和开发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更好满足民众不断变化的期望。

莱坊与益普索均指出,上述发现预示着新加坡社会正在发生转型,居民“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优质生活,更重视心理健康、并在这个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城市中适应和寻找稳定感”。

该机构建议,未来的城市规划应聚焦于混合用途开发、交通流动性基础设施和宜居区域的建设。

“对于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关键是要设计一个更加公平、亲近自然且灵活的城市,不仅支持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更注重在‘居住、工作、娱乐’各方面提升以人为本的生活质量。”

红蚂蚁光是想象住在这样的居住环境,就觉得美好不已。希望我们的政策制定者能听见大家的心声,结合专业建议,一步步把这样的生活环境变为现实。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