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到了2030年代 新加坡转售市场随手一抓就是百万组屋?

碧山屋龄38年的双层公寓式组屋以158万8000元易手,创下公寓式组屋的价格新高。(新明日报)
碧山屋龄38年的双层公寓式组屋以158万8000元易手,创下公寓式组屋的价格新高。(新明日报)

还有五年就到2030年

百万转售组屋在新加坡早已不是新闻,但近期组屋的百万售价屡创新高,购屋者又开始焦虑了。

碧山13街第194座一间双层公寓式组屋,近日以158万8000新元成交,创下碧山区及全国同类组屋新高,主要是这个单位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

虽然该组屋单位剩余屋契只有61年,但居住面积达到1755平方英尺,还附带罕见的开放式屋顶露台,这种独特的设计在新加坡可说是万里挑一。

难怪一推出市场就吸引逾50组买家询问,最终由一对30多岁的夫妇购得。

两人多年来与父母同住,尝试申购预购组屋和剩余单位均未成功,半年前转向转售市场,终于找到理想家园。

有大型屋顶露台的组屋单位在本地非常少见,主要集中在碧山。(新明日报)
有大型屋顶露台的组屋单位在本地非常少见,主要集中在碧山。(新明日报)

另一边厢,一间位于金文泰3道第445B座的四房式组屋,也以128万新元的成交价创下该地区的转售价新高。

该单位属于新建组屋,刚满五年最低居住年限,单位面积约为1001平方英尺,位于第34至36楼之间,属于这座40层高组屋的高楼层,视野开阔,颇具吸引力。

上述两间创新高的百万组屋都有以下共同点:

  • 地段优越

  • 邻近地铁站、巴士转换站、购物中心及多所名校

  • 生活与通勤十分便利

旅居新加坡的波兰时政评论员彼得雷乌斯(Michael Petraeus)在本地网媒vulcan post撰文表达自己的看法,还推算到了2030年代后期,新加坡多数组屋的转售价可能会突破100万新元大关。

他认为,这不仅是好事,更是必然。

新加坡是在2012年出现第一间百万组屋。那是位于女皇镇美岭街一间屋龄10多年的双层公寓式组屋。过去13年里,百万组屋都是特例而并非常态。

彼得雷乌斯指出,自2022年全球通胀加剧、本地居民在经历疫情和居家办公潮后对宽敞住房需求激增以来,情况开始出现转变。

“2022年时,百万组屋交易占比不到1%;但到了2025年初,这一比例已稳步上升至超过6%,较2024年同期翻了一番。”

红色的代表百万组屋的比例。(vulcan post)
红色的代表百万组屋的比例。(vulcan post)

2024年,共有1035间百万组屋成交,而仅在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已达到760间,达到去年全年的73.7%,涨势显著。

今年第二季共有415个百万组屋单位成交,环比增长19%,其中四房式单位168个、五房式129个、公寓式116个,全都打破各自房型的季度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是,另有21%的转售组屋售价落在75万至100万新元之间,以目前的趋势来看,它们未来几年很可能也会陆续加入百万行列。

换句话说,目前已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转售组屋售价接近或超过百万新元。

安啦,薪金会和房价一起涨?

一般认为,薪金与房价密切相关。如何确保居民收入增长赶得上房价涨幅,使国人持续负担得起住房,是各国政府长期面临的难题。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 1979年新加坡家庭的中位月收入不足990新元,到了2024年,本地受雇居民住户月入中位数为1万1297新元,增加了近12倍。

与此同时,组屋转售价在这45年间也上涨了10倍以上。45年前的5万新元单位,今天已成了50万新元的香饽饽。而当年那些10万新元组屋,如今则是百万新元起跳。

99.co推测,按照2025年2月转售组屋的中位成交价约63万新元来看,要突破百万门槛,转售价仍需上涨约59%。若家庭收入也同步增长至每月约1万8000新元,那么新加坡公共住房的房价收入比依然大约是4.7倍。

在彼得雷乌斯看来,房价收入比少于5倍都算是可负担得起的住屋,而组屋价格与收入的同步上扬并非空谈。

过去45年,新加坡的组屋价格走势基本与家庭收入增长相符。只要薪金涨得足够快,房价的上涨并非不可承受之重。

他的这番见解也与其他参考标准相符。

根据城市土地学会(Urban Land Institute)在《2024年亚太住房可负担性指数》的定义,房价收入比若低于5倍,就属于可负担。目前,新加坡政府组屋的房价收入比为4.7倍。

国务资政李显龙夫人何晶亦曾在2019年9月的脸书贴文中提到,“住房是否可负担”,经验法则之一就是房价中位数不超过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5倍。

据彼得雷乌斯推算,新加坡家庭收入中位数从2011年的7040新元,涨至2024年的1万1297新元,13年间增长了接近59%。

若这一趋势得以持续,我们或将在2030年代后期,迎来百万转售组屋成为常态的时代。那是必然的现象,而且未必是令人焦虑的。

碧山13街第194座的双层公寓式组屋。(新明日报)
碧山13街第194座的双层公寓式组屋。(新明日报)

组屋屋价上涨,有利于大屋换小屋的年长者?

位于金文泰3道第445B座的四房式组屋,以128万元成交。(Mothership)
位于金文泰3道第445B座的四房式组屋,以128万元成交。(Mothership)

许多退休人士在子女成年搬离后,会考虑大屋换小屋,再把中间的价差用于补充退休金。

彼得雷乌斯举例说,若房屋值100万,退休人士就能套现30万,但如果房屋只值60万,则最多只能拿到18万。

这是因为,如果将一间1000平方英尺的单位换成700平方英尺的小单位,在每平方英尺价格相近的情况下,价差就相当于总值的30%。从2025年第一季的数据来看,三房式单位中位数价格达44万新元,而五房式中位数价格72万5000新元,其价差是39%。

也就是说,在低房价环境下,虽然换屋成本较低,但所能提取的退休资金也将大幅缩水,自然也意味着“银发岁月”的生活必须勒紧裤带。

房地产平台Stacked Homes早前也估计,在没有重大外部干扰的情况下,约在2034年至2039年间,新加坡可能出现200万新元的转售组屋高价。若市场真的出现如此高价的政府组屋,即说明整体房屋价格的水平将显著提升,到时,中位转售价突破100万新元就不奇怪了,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也说不定。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