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不只找上老年人 不少年轻人也患上早发失智症

更新:
2023年05月24日 18:19
早发失智症
今年首三个月,新加坡约有75起早发失智症病例。(联合早报)

最年轻病例仅40岁

新加坡每10名60岁以上的居民当中,就有一人患上失智症。

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教授在去年4月,新加坡失智症研究中心开幕仪式上致辞时,透露了这个惊人的数据。

麦锡威说:

“随着新加坡预期寿命增长,以及人口急速老化,患有失智症的新加坡人预计会持续增加。这不但会对失智症患者以及他们的看护者造成显著影响,也会在成本、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冲击我们的医疗体系。”

除了失智症病例,新加坡的早发失智症(young onset dementia)病例,过去10年也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早发失智症指的是在65岁以下被诊断患病的患者。

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简称NNI)的早发失智症新病例10年来不断增加,医学院治疗的失智症病患当中,约三成属于早发失智症

这些病例当中,最年轻的早发失智症患者年仅40岁

新病例从2013年的60起,激增至2019年的245起,虽然在2020年至2021年的疫情期间稍有滑落,但到了2022年就回弹至超过200起,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今年首三个月,NNI已为约75起早发失智症病例看诊。

早发失智症
早发失智症通常在病发后期才被诊断,病情也往往比一般失智症加剧得更快。图为女皇镇史德林路的组屋区内绘制的其中一幅壁画,协助患有失智症的居民寻找回家的路。(联合早报)

上述数字不比失智症病例来得多,但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及早发现症状对早发失智症患者而言似乎更为重要。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脑神经内科高级顾问医生黄愫琳受访时告诉《海峡时报》,由于症状模糊,早发失智症通常在病发后期才被诊断,病情也往往比一般失智症加剧得更快。

患上早发失智症的原因,除了病患身体本来就有一些病况,未能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也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红蚂蚁从“身”与“心”两大方面,整理一般会有哪些症状会让患早发失智症的概率上升:

身心亮红灯都会使早发失智症风险增加

① 血管性失智症及其风险因素

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的一些风险因素,在本地也正在攀升,当中就包括高血压及糖尿病。

中年人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情况如果没有好好控制,患上早发失智症的风险极有可能会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中风幸存者患血管性失智症的几率也更高。数据显示,新加坡在2020年有8846起中风病例,当中有四分之一年龄在59岁或以下。

早发失智症
医生建议,为避免早发失智症的病情加剧,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的病患应及早接受诊断,寻求治疗。(海峡时报)

黄愫琳医生就建议,为避免早发失智症的病情加剧,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的病患,应及早接受诊断并寻求治疗。

② 阿尔茨海默氏病

本地数据显示,35%的早发失智症患者也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病,其中三分之二有短期失忆。

相较之下,65岁以上的失智症患者中,有61%也同时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病,而大部分病患都有短期失忆。

③ 疫情也是“帮凶”?

根据NNI的数据,即便早发失智症的病例减少,防疫条例带来的种种约束和限制,还是可能加剧一些病患的病情。

黄愫琳告诉《海峡时报》,疫情暴发后人与人之间必须维持社交距离,加上康复和失智症护理中心暂时关闭,或加剧了早发失智症的某些症状。

早发失智症
专家认为,失智症病患在防疫期间可能会变得自我孤立,无形中使他们的情况恶化。(海峡时报)

也有专家说,失智症病患在防疫期间没能与家人和社会接触,变得自我孤立,无形中也会使他们的情况恶化,如今新加坡大规模解除防疫条例后,如何让失智症患者重新与社会接轨、心智得到刺激(mentally stimulated)就格外关键。

本地缺乏“亲早发失智症患者”援助设施?

新加坡失智症机构关怀服务主管陈友伟说,本地早发失智症患者一般都还在工作,然而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面对挑战,以致于他们最终转换为兼职工,或干脆辞去工作。

陈友伟补充说,这不仅会对患者的家庭造成财务负担,也可能导致病患本身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损失,他们或因失去工作后无法帮补家用,从而产生愧疚感甚至觉得自己没用。

蚁粉可能会感到好奇:本地是否有专门为早发失智症患者而设的援助设施?

陈友伟透露,新加坡的失智症设施如居所看护和日托中心等,大多都以帮助年长者为主。不过,早发失智症病患的需求和兴趣,或许截然不同。

去年1月,新加坡失智症机构就创立了“早发失智症俱乐部”,以更好地满足这群病患的独特需求。

早发失智症
林淑连(右)和女儿在2016年设立非营利组织“Dementia & Co.”。(海峡时报)

2016年,本地也出现非营利组织“Dementia & Co.”,该组织的联合创始人林淑连(66岁)也罹患失智症。

她在当年被诊断患上一种名为“原发渐进性失语症”的罕见失智症,影响了她的沟通能力,但她迟迟找不到支援,后来决定和女儿一起设立“Dementia & Co.”,帮助和她有类似经历的病友。

母女俩经常会在家中举办讲座、茶会、聚餐,以及园艺、绘画和烹饪课程,有时也会到公园和博物馆郊游。

迄今,她们的互助小组已让超过100个家庭受惠,其中就包括一些因“年龄不够年长”,而被日托中心转介来此的早发失智症病例。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